鞍钢集团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人民资

□本报记者侯建斌   作为鞍山钢铁冷轧系列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鞍钢股份冷轧厂彩涂分厂曾被困难企业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今,彩涂分厂实现华丽转身,仅年四季度,就实现盈利万元。而这离不开该公司进行的三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实施干部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员工能进能出的淘汰机制,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干部员工的活力,也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彩涂分厂的相关做法,只是鞍钢集团推行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召开国企改革先进典型媒体见面会,鞍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栗宝卿在会上介绍说,鞍钢集团将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市场化改革的“牛鼻子”,构建了“1+6+2”制度体系,坚决突破制约“三能”机制的难点,在“全员绩效考核、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用工、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多元多层中长期激励”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效性。栗宝卿指出,鞍钢集团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布局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创新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五大目标,确定了76项改革任务。年已完成10项,今年确定的49项改革任务全面启动实施,年底完成改革总任务的76%。市场化用人实现干部能上能下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好的机制是企业兴旺发展的基石。”鸿舰公司锻压分公司原经理袁伦华深有感触。   此前,袁伦华因未完成年度契约化目标而被免去职务,当了一名营销员。他没有怨天尤人,积极转换岗位角色,跑市场搞营销。年,他因能力突出,又被竞聘为锻压分公司副经理。   近年来,在鸿舰公司因未完成年度契约化经营责任目标,先后有5个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共计15人次(其中正职6人,副职9人)被集体免职。鸿舰公司市场化用人制度更趋合理,干部能上能下已常态化,职工干事创效蔚然成风。   三项制度改革让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不仅仅是鸿舰公司,鞍钢工程发展重机公司(以下简称重机公司)同样获益良多。   重机公司通过构建市场化评价体系,在差异化考核基础上,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实行风险抵押金承包制度,设立“挑战、目标、底线、红线”指标,分别与“面子、票子、帽子、位子”挂钩,全面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干部既能上也能下的目标。   栗宝卿透露,鞍钢集团着力去“身份化、行政化”,推动领导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彻底取消领导人员行政级别,全面建立市场化选拔任用机制,实现能上能下。“近年来,领导人员优化调整退出人,占比21.6%。”   同时,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实施“摇篮计划”,二级企业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占比达到20%、三级企业达到23%。对子企业实行“双跑、三区间”(跑赢大盘、跑赢自身;基本目标、奋斗目标、挑战目标)的经营目标契约化管理,引入“赛马机制”,强制分布、末位调整,极大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9名未完成契约底线目标或排名末位的直管领导人员被免职或调整。   据了解,今年鞍钢集团将全面推行“两制一契”管理模式(任期制、聘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契约精神的刚性执行,倒逼经营责任、压力层层传递,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革用工制度实现人员能进能出   小源大学毕业后来到重机公司机关工作,他的家人曾认为这份工作极度安稳,“好坏都能干一辈子。”   然而,小源的家人最近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忙。不仅早出晚归,周末也经常赶去单位工作,这让他们不禁感慨,原来坐在办公室里的“铁饭碗”也不好端。   为破除职工“等靠要”的陈旧思想,重机公司大刀阔斧开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通过强化竞争上岗、内部转岗,增加一线岗位人员,坚决清理闲置人员,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员工能进能出。   为畅通岗位进出通道,该公司还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让内部富余劳动力流通起来,各尽其用。   并非孤例。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钢工程)实施“人才倍增”行动,畅通人才“进出”通道。   一方面,加大对人力资源短缺的“瓶颈”专业成熟人才、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巩固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人员“能进能出”的适应性转岗常态机制,进一步完善员工岗位绩效评价制度,成立人才赋能中心,加大“适应性转岗、市场化退出”力度,让不适应岗位工作人员退岗退企。   通过改革用工制度,实现“能进能出”,不仅盘活自有人力资源,而且大幅降低劳务用工成本。在这方面,攀钢工程也有很强的获得感,通过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内部岗位竞聘、内部退养、及时办理退休、待岗培训、劳务输出、内部置换劳务等七种方式持续优化人力资源,大幅降低劳务用工成本。   据鞍钢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李学佳介绍,鞍钢集团已全面建立市场化招聘制度,公开招聘比例达到95%;推行“双合同”(劳动合同、岗位合同)管理,实现员工进出、上下的有法可依;对标先进、追赶先进,以每年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低于10%为目标,持续推动人力资源优化,近年来,在岗职工减少6.04万人,减幅36%,劳动生产率提高84%。改革薪酬考核实现收入能增能减   年,鞍钢矿业公司东烧厂(以下简称东烧厂)11项技经指标刷新历史纪录,树立了市场化改革企业的标杆。   门道何在?东烧厂厂长苏兴国介绍说,东烧厂紧紧抓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形成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压力不够、活力不足的问题,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具体而言,即将工资与效益挂钩联动,建立收入能增能减薪酬体系。”苏兴国说,实施指标联动考核机制,增加效益联动考核,根据计划值完成情况发放工资总额,超额完成可按照超利额10%-20%提取奖励,并实行成本累计考核。职工底薪部分与出勤情况、劳动纪律等关联,绩效部分与成本指标和本岗位技经指标完成情况挂钩,关键岗位和辅助岗位实行阶梯记奖。   同时,实施基本岗薪总额承包机制,对各经营主体实行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引导职工积极开展兼岗作业或扩大作业面,让职工多劳多得;实施外委转自修奖励机制。按外委人工费比例作为自修奖励分成,鼓励职工自修增收,多劳多得,替代劳务。   在苏兴国看来,公司变上下工序关系为市场甲乙方服务关系,改变过去全厂成本一起算、效益一本账的情况,每到月底,职工都能根据岗位技经指标完成情况,计算出自己当月的收入,体现收入分配的即时性,极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鞍钢集团副总经理王义栋介绍说,鞍钢集团坚持“精准、科学、简化、有效”原则,构建“4+N+1”KPI指标体系,建立目标分档赛跑机制,实施“高目标、高激励、低目标、弱激励”;强化即时激励,缩短考核分配周期,更加突出贡献同收入的紧密挂钩;拉大薪酬收入差距,子企业负责人年兑现差距最大达9倍以上,基层一线轧钢工岗位月收入差距超过元。   从鞍钢朝阳钢铁、东烧厂、彩涂分厂等内部企业的改革实践看,“僵尸企业”“困难企业”均实现华丽转身,企业活力动力显著增强、效益显著提升,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成为鞍钢改革的样板。   栗宝卿强调,三项制度改革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标志性工作,是鞍钢集团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决策部署的一项政治任务。今年是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的开局之年,改革是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抓手,鞍钢集团将举全集团之力,握指成拳,加快构建市场主体,深化市场化运营机制,以“三能”激发活力动力。

本文来源:法制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