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重工打造高端装备的中国名片同花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416.html

工业强,必须装备强。新中国成立初期,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古城太原,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汇集到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太原重型机器厂(以下简称太原重工)的建设。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太原重工在坚持创新的同时,积极转型升级,发挥传统优势,布局新兴领域,使“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上的闪亮“名片”。

以创新为抓手打造高端装备

在太重陈列厅内,一个挖掘机模型格外引人注目。这台总长37.5米、宽17.3米,面积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的WK-75型矿用挖掘机,实物高达23.5米,相当于8层楼那么高,总重量近吨,如果将它全部拆卸,需要40节火车皮才能一次运走。它总长37.5米,宽17.3米,面积比一个篮球场还要大。虽是庞然大物,却十分灵活,WK-75型矿用挖掘机能够在条件恶劣的露天矿山自如地实现挖掘、回转、行走、原地转弯、爬坡等功能。

WK-75型矿用挖掘机相当于八层楼高。资料图。

“它是世界上首台规格最大、技术性能最先进、生产能力最高的矿用挖掘机,充分满足国内外现代化大型露天矿山高效、低耗、智能化、绿色开采的需要。”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焊接培训室主任樊志勤介绍。

在太重,被冠以“填补空白”“世界领先”名头的重器不胜枚举,这与太重的历史传承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兴建工业成为当务之急。年,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械厂——太原重型机器厂应孕而生应运而生。新中国第一台大型电动桥式起重机、第一台吨门机、第一台割煤机……初建的太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把上万台(套)工业生产急需设备,运送到祖国各地的工厂车间。

改革开放以来,太重生产的起重机、挖掘机、轧钢和锻压设备、油膜轴承等主导产品,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标准斗容4m?~75m?的大型挖掘机,累计生产的余台、标准斗容为4m?~75m?的各类挖掘机遍布国内大型露天矿;太重煤机研发的世界最大功率千瓦电牵引采煤机综采设备,推动了我国向煤矿工作面无人采煤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我国4个卫星发射中心中矗立的11座发射塔架中,有10座由太重生产……

69年来,太重在冶金、矿山、能源、交通、海工、航天等多个领域,相继研发制造了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产品设备,创造了多项中国和世界第一,所有主导产品全部掌握了核心技术。

一系列“第一”的成绩单,背后是创新作为驱动。“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太重集团技术创新副部长肖利民说。

转型升级布局新兴领域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开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结构、促转型。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新型工业产业,如轨道交通、新能源、海洋工程、高端制造等,成为制造业引领工业转型的重点。

太重为风电、核电、水电等产业提供高端装备,形成了新能源装备产业链;依托新建的天津滨海重装研制基地,自主研制的“TZ-”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高端液压件是工业强基的关键组成部分,太重自主研制的高端液压柱塞泵,已通过小时满载寿命试验和20万次冲击试验,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打破了我国高端液压零部件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太重重点开发适应未来国家产业结构的新产品,形成了多领域并重、新老产品并举的发展格局。目前,转型业务已达总收入的40%以上,产业布局日益完善,转型项目效能逐步释放。”肖利民说。

在生产车间里,大型设备井然有序,各司其职高效运转,只有在检测区和控制室能看到员工忙碌的身影。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太重在冶金、矿山等传统领域,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大型矿用挖掘机、起重机、挤压机、焦化设备、采煤机等均已实现了智能化应用。例如,国内首台吨智能化起重机,可代替人工操作,提高了起重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智能起重机领域的空白。

在传统产品与“互联网+”的融合中,起重机、挖掘机、风电、工程机械等产品上运用远程数据监控和服务技术,在万里之外对所有产品情况进行诊断监控、对故障进行预警和分析,给予用户更高质量的服务。

“目前,钢铁、煤炭都在走智能化发展之路,比如建设智能化工厂、智慧矿山,这些需求就为我们做装备的企业提供了机遇,我们需要开发智能化装备,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满足各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肖利民说。

使“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市场闪亮“名片”

展厅内,一个巨大的火车轮轴格外醒目。这是KM/h中国标准动车组轮轴,由太重自主研发,是我国高铁装备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出口到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的闪亮“名片”。

时速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轮轴。人民网记者王宇鹏摄

目前,太重主导产品全部实现出口,轨道交通轮轴、冶金铸造起重机、大型挖掘机、锻压设备、轧钢设备、油膜轴承等产品,远销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太重的铁路轮轴产品已经取得了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国际主要市场的资质认证,实现了出口“无障碍”。

伴随着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围绕“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市场,太重新设了东南亚、中亚、西亚三个区域性海外公司,同时在全球20多个国家不断健全服务网点,不断完善国际化设计研发和营销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为给产品出口海外打造运输优势,太重还依托天津滨海基地建设了重件码头,承揽了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的国际海运业务,形成了面对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争取到‘十三五’末,出口产品的比重从目前的15%左右提高到30%以上,最终达到50%。”肖利民说。

来源:人民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