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三钢全景(郑玉林摄)
指挥中心(郑玉林摄)
圆棒生产线(郑玉林摄)
厂区一角(洪碧云摄)
●林智雄李文波宋洁郑丽云
刚刚过去的年,福建三钢集团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改革发展经验,紧紧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有利时机,坚持灵活经营,强化快速联动,推进转型升级,再创历史最好经营业绩,为三钢建厂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比增12.27%;实现利税.26亿元、比增18.15%,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继续保持全行业先进水平。在年1—11月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指标排名中,三钢钢产量排名第16位,工业增加值率、人均利润排名第2位,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排名第3位,其他指标均排名行业前列,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在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的关键之年,三钢书写了令三明人民值得骄傲的辉煌篇章,我们谨以三钢铁钢材齐破亿吨的精彩故事,祝愿三钢在向着“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向着“百年三钢”的梦想再出发的道路上勇往前行!
年6月15日,三明钢铁厂正式破土动工,3万多军学民组成的创业大军不畏艰难困苦,以“上盖天,下铺地,风餐宿露不怕苦,流血流汗建三钢”的壮举,在沙溪河畔的荒山野岭间,兴建起一座钢铁厂,开创出全国工业建设史上的奇迹,结束了福建“手无寸钢”的历史!三钢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开始了豪迈的征程!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一代又一代三钢人锐意进取,艰苦探索,历经60个春秋,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走出了一条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两次亲临三钢调研指导,并对三钢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三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珍贵的发展指引,给三钢广大干部职工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和鞭策。
这些年来,三钢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并认真领会和践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信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积极投身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等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福建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省的钢铁、化工工业发展培育和输送了大批人才,成为我省钢铁工业的领军企业和业内令人为之侧目的翘楚企业。
60年来,三钢累计铁钢材产量齐破亿吨,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利润.62亿元、上缴国家税费.21亿元,一个活力四射的新三钢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正昂首再出发。
铁铮铮铁骨不忘初心
年6月13日23时23分,这是三钢60年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三钢集团累计铁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其中三明本部.82万吨、泉州闽光.21万吨、罗源闽光.97万吨。
1亿吨,激动人心的数字背后,蕴藏着炽热的钢铁温度,凝聚着几代三钢人不忘初心、铁心拼搏的心血和汗水。
当我们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年7月,闽西北梅列大地梯田层叠、阡陌纵横的大山坡,成了三钢人逐梦的摇篮。在当时现代化施工机械几乎为零的艰难条件下,由武汉黑色冶金设计院按标准炉型设计的两座立方米高炉破土动工,3万多军学民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建设队伍,他们风餐露宿,披荆斩棘,开始了移山填谷的艰辛而伟大的创举。年10月6日22时50分,第一炉火红的铁水奔涌而出,结束了解放初期福建“手无寸铁”的局面。年2月28日14时15分,2#高炉竣工投产;年11月,3#高炉建成投产;年铁产量突破10万吨;年突破50万吨;年突破万吨……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和炉前管理水平的提升,三钢年铁水产量节节攀升,高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地方骨干企业中上水平。特别是年,铁产量、利用系数和焦比三项指标均创全国冶金行业同类型高炉之首,实至名归地荣获中国企业联合会颁发的“中国企业新纪录”称号。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当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照耀神州大地,三钢人怀着做大做强企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再次踏上了追梦的征程。
走设备大型化之路,是三钢提高铁产量高瞻远瞩的战略选择之一。年4月30日,总投资3.5亿元的福建首座设计年产生铁90万吨0立方米大高炉——4#高炉建成点火烘炉,当年4#高炉充分发挥新技改的优势,风温、利用系数两项指标分别位居全国同类型企业第一位、第二位。年9月19日5#高炉建成投产,新高炉充分发挥高效、先进、节能、环保、长寿的特点,成为炼铁增产降耗的主力军。年3月17日,总投资5.2亿元、炉容立方米、年设计能力万吨的6#高炉建成投产。从年产铁1万吨到万吨,三钢用了41年时间;从年产铁万吨到万吨,三钢用了5年时间;从年产铁万吨到万吨,三钢用了4年时间;从年产铁万吨到万吨,三钢用了5年时间;从年产铁万吨到万吨,三钢仅用了1年时间,炼铁的发展在提速,炼铁人在三钢发展史上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走兼并重组之路,是三钢做大做强做优企业的又一重要抉择。年1月1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三钢集团对三安钢铁实施资产重组,拉开了三钢整合省内钢铁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序幕。年7月23日,收购三金钢铁成立罗源闽光公司。在成为三钢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后,三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资本、品牌等优势,加强集团化管控,植入集团文化,使三安和罗源快速摆脱困境,成为三钢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生力军。以铁产量为例,三安钢铁公司重组当年产生铁94.56万吨,比上年增长7.53%万吨。年12月2日,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第二年铁产量突破万吨,年铁产量突破万吨,并在随后几年稳步增长,成为指标一流的精品钢铁企业,如今三安钢铁公司已经更名为泉州闽光公司。罗源闽光公司刚接手时还是一个“烂摊子”,但在三钢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下,罗源闽光公司及时调整管理结构,组建管理团队,对标集团三明本部、泉州闽光以及国内优秀民营钢铁企业,瞄准影响成本的核心指标,着力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钢百炼成钢风雨兼程
这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时刻,年5月9日9时39分,三钢集团公司累计钢产量突破1亿吨,其中三明本部.17万吨,三安.63万吨,罗源.19万吨。
回望三钢炼钢发展史,既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建设史,更是一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提高发展内涵的历史。
结绳为时、聚沙成塔,历史不会忘记:从年9月1日炼钢基础落成到年1月3日零点炼出了第一炉钢,三钢人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福建省“手无寸钢”的历史,时年钢产量为吨;年至期间,又因受国民经济调整等诸多因数影响,炼钢始终在停工与复产的煎熬中度过,钢产量一直在5万吨以下徘徊;年,在两座15吨转炉投产后,年产钢量才突破10万吨;年4月8日,三钢在全国首家从德国引进三机三流小方坯连铸机顺利投产,至年7月实现全连铸、年12月实现年产钢万吨。炼钢人不负众望,一路艰难前行,一路谱写时代新篇。
跨入新世纪,打造“大型化、现代化、绿色化”企业集团的宏伟目标激励着三钢人不断奋进。3年8月18日,吨转炉易地改造工程破土动工;年2月7日,福建省第一台板坯连铸热机负荷试车一次性成功;8年8月20日,二炼钢技改工程破土动工;年2月21日,3制氧机投产;年2月28日,2#板坯连铸机热试;年10月14日,二炼钢3#连铸机投产。
三钢人以设备改造为翅膀,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助推器开始了跨跃式发展。3年产钢突破万吨、5年突破万吨、8年突破万吨、年突破万吨、年突破万吨……从零到50万吨,三钢人用了整整33年的时间;从50万吨到万吨,用了6年;从万吨到万吨仅仅用了15年!钢产量几乎是两年一个百万的大跨越!
三钢秉持内强外拓、做强做优做大发展战略,放胆放眼,跳出三明谋发展,全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显示出“大集团运作”的胆略与魄力。年,成功兼并重组民营企业三安钢铁之后,着手对老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其逐步具备年产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重组至今,泉州闽光公司实现产量倍增、质量飞跃,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年,三钢又抓住钢铁行业发展低谷的有利机会,兼并了位于沿海罗源湾的福建三金钢铁有限公司,并更名为罗源闽光公司,实现了三钢沿海战略布局的新突破,使三钢一跃成为年产钢0万吨的钢铁企业。
数字巨变的背后,是三钢精细管理,敢想敢为,不断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写照。回眸三钢6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历经沧海桑田,展望三钢的未来,我们责任在肩。
材栋梁之材钢铁脊梁
年11月3日,在三钢发展史上又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注定要矗立起一座高高的里程碑。这一天,三钢钢材产量突破亿吨,其中三明本部累计产材.08万吨、泉州闽光公司累计产材.9万吨、罗源闽光公司累计产材.01万吨。钢材产量破亿吨,经历了创业发展、配套发展、攻坚发展和跨越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凝聚了几代人、数万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回眸,寻觅钢材破亿吨的轨迹,从企业沧桑巨变中汲取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年10月,年设计能力为6万吨的三钢一轧车间破土动工。年1月3日,三钢炼出第一炉6吨钢水,同年9月30日中班,三钢轧出了第一支钢材(直径22圆钢)。年10月6日,1号高炉顺利出铁,标志着一座集炼铁、炼钢、轧钢“一条龙”新兴工业城在闽西北拔地而起,福建冶金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年四季度,八大钢材品种三钢已经具备了轨、角、扁、管4个品种钢材的生产能力。
三年自然灾害,三钢被迫停产下马,年2月2日,一轧车间停产。在恢复调整时期,全厂上下克服重重困难,年2月,一轧车间恢复生产。年2月,二轧车间开工建设,同年7月建成投产。年,全厂产材10吨,年,钢材产量增长3倍多,达吨。正当全厂上下满怀信心大干快上之际,刚刚复苏的三钢,又被卷入新的灾难中,走过10年的蹉跎岁月。年,生产百废待新,三钢被列为全省11个重点整顿单位之一,通过3年多时间整顿,年,三钢钢材年产量站上10万吨台阶。年3月,三钢再次被列为省内重点整顿单位,一批新的配套技改项目全面启动,年,钢材年产量登上20万吨新台阶。
年至年,“两轮承包”给三钢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年,三钢铁钢材同步跃上了50万吨台阶。但是,在当时市场形势下,50万吨规模是冶金行业的“生死圈”和“盈亏线”。“九五”期间,全厂上下开始“跳出生死圈,远离盈亏线”的奋争,走上一条依靠内涵挖潜改造,滚动发展的新路子。针对轧钢系统各线生产线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成材能力不足、质量档次受限制等突出问题,三钢先后投资了9亿元,建成了具有上世纪9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的棒材、高线等一批重点骨干项目,棒材厂、高线厂在市场经济的大浪下孕育成长,不仅为年提前实现百万吨材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不断提升产品品种规格、质量档次。
三钢棒材厂前身为三钢第三轧钢厂棒材车间,年12月15日,棒材车间正式破土动工,这条生产线,建设起点高,大胆依靠国内技术设备,其装备水平处于先进行列,并基本赶上国外轧钢生产技术步伐。年12月8日,生产线热负荷试车,9日轧出第一根合格螺纹钢筋。年12月,第三轧钢厂棒材车间正式更名为三钢棒材轧钢厂。年至年,棒材厂科技人员坚持以“填平补齐、滚动发展”为指导思想,依靠本厂的技术力量开展项目设计工作,结合两次年度检修实施了“50万吨一期、二期”技改工程,使轧机提速约20%。经过两次大修技改,年,全年产量达到64万吨,较年翻了一番。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年11月25日,三钢优质圆棒工程开始建设,优质圆棒工程实现一次性热负荷试车成功,结束了三钢轧钢系统有“棒”无“优”的历史,三钢产业链也得到进一步延伸,这个生产线具备可生产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齿轮钢、冷墩钢、轴承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优特钢种。
三钢高线厂前身为第二轧钢厂线材车间,年4月1日,三钢高速线材轧钢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个项目是三钢“九五”时期投资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技术精度也最高的项目。年1月7日中班,顺利轧出第一批直径8毫米高速线材,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投产,实现了“一次成功、一炮打响”的目标。为了实现产品多样化,年6月26日,三钢开工建设米/秒高速线材生产线即高线二厂,2年12月28日实现热负荷试车,并轧制出第一批直径20毫米光面盘圆线材。年,原高线厂和高线二厂合并为高线厂。
当跨上万吨钢新台阶后,三钢不满足于仅仅生产被人戏称为“面条+裤腰带”的棒、线材,着手开发中厚板,品种钢“三分天下”的构想引领产品结构大调整。0立方米高炉和吨转炉相继建成投产,三钢实现了设备大型化、现代化,为产品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5年5月16日,三钢中板生产线动工建设,年2月12日,热负荷试车一炮打响,终结了福建“不能自主生产钢板”的历史。在投产短短百日时间内,中板产量突破10万吨,三钢用天的时间走完了别的厂2—3年品种开发研制的道路。之后,中板厂的板材品种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板材产品延伸,产品涵盖机械制造业、建筑业、造船业、核电、风能等多个行业,年产量达百万吨。三钢形成了建筑材、工业材、中厚板“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钢积极稳健实施大集团化运作,走外延扩张之路程。重组三安,收购罗源三金后,三钢形成了从内陆到沿海,从闽西北到闽南,从闽南到闽东的“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以钢铁业为主、多元产业并举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到年底,集团年产钢材近万吨。至年底,三钢集团拥有9条棒材轧钢生产线、4条高速线材生产线,1条中板生产线,年产钢材产量达1万吨。
三钢钢材破亿吨的轨迹,是一条善于科学决策,正确把握发展机遇,注重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张相结合,全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推进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轨迹。三钢产材首次破亿吨用时59年,我们相信,实现下一个破亿吨的时间一定不会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