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首钢通钢公司轧钢事业部线材作业区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日前,记者走进该作业区,近距离领略新时代工人阶级的风采。 走进厂房,作业环境和工人服装的整洁令人眼前一亮,设备运行的声音也很小,这和人们想象中的重工业企业迥然不同。给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工人饱满的精神面貌,这是寻常企业里很难看到的一种亲切、熟悉,但又仿佛十分遥远的感觉。 线材作业区甲班值班长陈红军今年51岁,年进入当时的通化钢铁公司高速线材厂工作,那时候,通钢高速线材厂是全国第19家高速线材厂,生产线是国内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第一条生产线。他清楚地记得,年这个厂月产量达到1万吨,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 最近几年,通钢开始实行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护,英文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它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而形成的一套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岗位和工种不同制定不同的收入标准,工作干得好,每月收入能多出五六百元,所以职工都想努力干好工作,这样就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过去,绝大多数工人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但也不会早上班晚下班。现在,赶上生产任务重的时候,有不少工人下班时会主动留下来帮助下一班组做些工作,不讲价钱不提条件,把干好工作当成了中心。 有一个阶段,通钢有不少工作,如加热炉检修等都外包给施工队。最近几年,通钢为了节约资金,绝大部分外包的业务都由工人自己动手完成。去年一年,线材作业区的干部职工将生产线外围的热水池、净水池、平流池、悬流井全部清理了一遍,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悬流井,这个井深十五六米,直径最大的地方约10米,里边沉积了铁渣、油泥等混合物。井壁上的竖梯和防护设施已经腐蚀,工人们就自己制作了新的竖梯。陈红军带头下去检查,发现沉积物足有6米深。因为作业空间小,只能靠人工清理,4个值班长轮流带人下井清淘,一个星期后,工人们清理出来的沉积物有好几十吨。 “原来寻思挺难的活儿,干完之后觉得挺有成就。”说起那段维护设施设备的日子,年轻的副作业长蔡志全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他告诉记者,去年一年,线材作业区的工人为企业节省了10万元以上的外委费用。陈红军说:“以前我们搞维护检修都是门外汉,这些活儿现在自己干成了也有成就感,第二年再检修的时候就都有经验了。当然,多劳多得,大伙儿心里也高兴。” 钢铁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企业,需要各工种各岗位的人员全力协作,有一个岗位出了问题,生产线就不能正常运行。虽然现在实行的是12小时工作制,比较辛苦,工人的干劲儿依然很足,设备出现故障,工人都跑步去处理,为的是保障班产任务,班产任务完成了,日产任务才能完成,之后才是月产任务。 进入5月,通钢提出“大干红五月”的口号,线材作业区的工人积极响应,全力以赴投入生产。在5月5日和5月6日两天连续刷新日产最高纪录,几乎接近了生产线的性能极限。 随着钢材市场价格回升,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越发高涨。看到生产出来的产品随产随运,大家心里头都有一股热情。一位女工说:“我走在大街上看见货车拉着线材,我就和我妈讲,那些线材都是我们生产的,说不定哪捆就是经你姑娘的手生产出来的呢。” 在陈红军看来,通钢这些年变化很大:“以前我们的设备有不少是进口的,现在除了一台打包机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其余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连操作台上都有空调,不光保护了设备,人也享福了。”他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坐公交车上班,冬天上坡的时候要大家下车推,上班路上要四五十分钟,现在通钢的通勤车20多分钟就到了,而且车上还有空调。 如今,线材作业区工人的精神面貌变得越发积极向上。走进线材作业区的会议室,地面收拾得干干净净,雪白的墙壁上贴着精美的图案,桌子上还摆放着小花,看上去不像重工业企业,倒像是一个文创企业。乙班值班长臧海涛以一种自豪的口吻介绍说,这个会议室的地面和墙面从前都是水泥面,开会的凳子都是坏的,后来工友们一起研究怎么收拾会议室,一起动手装修,用了几天时间把会议室收拾得焕然一新。椅子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一个才20块钱,蒙上一层布像新的一样,会议桌则是从另一个厂搬来的闲置物品。”臧海涛这样说道。“要说花钱,真没花几个钱,这些活儿全是我们自己动手干的,现在大伙儿开个会心情都不一样,可有积极性了。” 从前,线材作业区的生产线上积灰很多,可现在的生产线干干净净,连设备缝隙里的油泥都被抠了出来,也没人乱扔乱放东西了,日子一长,工人都觉得这样挺好,连检修都省时间。不仅如此,连小库房里的工具和备件都像部队仓库一样整齐,从前打开房门的时候工具直往外倒的现象成了历史。这些变化,都源自TPM管理制度。“TPM是好东西,公司大力推广,现在工人都尝到甜头了,生产线上啥事儿都有人管,所有账都精打细算,市场化管理奖励到每个岗位,团队意识增强了,每天干工作都有目标,我们上班就一起奔着这个目标使劲。”臧海涛说。 生产任务不那么紧张的时候,线材作业区的工人会支援其他部门,反之亦然。今年1月28日,线材作业区的十几名工人去清理运煤火车车厢底残留的煤渣,当天气温降到零下27度,煤渣也上了冻。铁锹铲不动,工人们就用镐头刨开。他们戴着头灯从晚上8点多一气干到后半夜1点半,没喝一口水,也没人叫苦。这天的劳动给工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觉得这是通钢买的煤,多清理一点煤渣就多为企业创造一分效益。搞生产能打硬仗,出劳务也能打硬仗,这是工人自豪的资本。 线材作业区有一部分女工,她们的工作对体力要求不高,但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轧钢轧线主控台上,操纵工李琦眼睛紧盯着大屏幕,熟练地操作设备调整各种参数。用作业长孙长彬的话讲,这个主控台是整条生产线的心脏,李琦的每一步操作都影响着整条生产线的运行。如果她工作疏忽,生产线上报废一根钢坯就要给企业造成几千元的材料损失,这还不算耽误时间造成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会给工友带来危险,所以她工作起来必须全神贯注。一班岗12小时下来,消耗多少精力可想而知,但她说,自己很喜欢这个岗位,希望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到退休。 以厂为家,以自己是通钢人为荣,这是通钢工人的一大特点。在线材作业区,有危险的工作,管理人员和值班长冲在前边。采访中,受访者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觉悟,自己有小家,通钢是大家,大家好小家才好的话挂在这些工人的嘴边。 通钢是老国企,几十年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在年轻人中间得到了传承。副作业长蔡志全出生于年,他说:“老一辈轧钢工人很艰苦,油、汗、水、灰凝集在一起,裤腿都能立在桌上,这种现象现在消失了,但他们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干工作不惜投入,责任心很强,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凡事都要抢时间,生产线上抢出一分钟时间就能多创造一分钟的效益。” 文/图记者宋晓林
本文来源:通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