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财报披露的平均售价计算,小米去年第四季度“少卖”了近万部手机。营收未及市场预期,IPO功臣出走,市值缩水亿,“三驾马车”均放缓,小米如何迎接?
作者丨周峰
编辑丨吧哩
封面图丨创业邦
图片设计丨李斌才
昨天,小米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财报。
从全年结果来看,小米在疫情中取得了不错的增长。年,公司总收入达到亿元,较年增长19.4%。全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的净利润也增长了12.8%,达到亿元。
但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单季收入却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第四季度是小米传统上的旺季。彭博分析师在财报发布前一致预期该季度收入将达.8亿元。
数据来源:小米公司财报
然而小米本季度收入却比预期少了41.2亿元,为.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78%。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的净利润为32亿元,同比增长36.7%。
按财报披露的手机平均售价(ASP)计算的话,这相当于小米在去年第四季度少卖了近万部手机。
数据来源:小米公司财报
财报显然没有得到资本市场认可。次日港股开盘后,小米股价一度下跌8.2%。至当日交易结束,小米报每股23.9港元,较前一日收盘价下跌4.4%,市值缩水亿港元,约合人民币亿元。
境外收入占比近半
智能手机打入全球前三
无论是单季度还是全年,小米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来自智能手机。去年一年单靠卖手机,小米全年就获得了.91亿元收入,占到了整体收入的六成多,比年增加了24.6%。
而在去年第四季度,公司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也增长了38.44%,达到了.3亿元的规模。
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保持高速增长。除了体现在销售收入上外,市场份额也说明了这一点。
IDC数据显示,小米年第三季度就已经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的13.1%,成为仅次于华为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到第四季度,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所缩减,但已经把原本的市场第二华为远远甩在身后。
海外市场是带动小米全年收入增长的另一个动力来源。财报披露,年,公司境外市场收入占比已接近一半,达到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1%。
境外市场收入增长主要发生在年第三季度。当时,小米海外收入创下了单季度记录。其中西欧地区出货量同比增长.3%,市场份额为13.3%。此外,小米在拉美、中东、非洲市场均获得了%以上的增长。
图片来源:小米官方
不过,刚刚发布的财报里,并没有披露第四季度境外收入情况。小米总裁王翔在财报发布后不久的电话会议上,回答了媒体对此的提问。
他表示,公司在欧洲市场的增长率都超过了50%,在西欧的增长率则在70%左右。此外,王翔还提到小米“在西欧市场占有率才到10%,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小米上升伴随华为跌落
增长全靠“同行帮衬”?
需要指出的是,小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飞速增长,与华为的坠落不无关系。第三季度,受美国半导体出口禁令影响,华为将年度旗舰机型Mate40推迟到了第四季度发布。
除此之外,苹果受限于产能问题,同样调整了产品发布策略,将iPhone12系列发布会改在了10月初。这给其他品牌留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图源:IDC
IDC数据显示,由于华为和苹果的新机缺席,全球手机市场在年第三季度至少萎缩了1%。其中华为的出货量减少22%,苹果的市场份额则跌至11.8%,被小米短暂超越。
到了四季度,华为受困于上游芯片供应不足,最终剥离了面向中低端市场的手机子品牌荣耀。后者供应链因此摆脱了美国制裁影响。但华为的市场份额却因此“跌落神坛”。
图源:IDC
IDC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年第四季度出货量同比锐减42.4%,市场份额从第三季度的14.7%下滑至8.4%,排名跌出市场前三。苹果则凭借iPhone12将市场份额从11.8%提升到了23.4%,重夺手机市场冠军。
小米虽然获得了同比32%的出货量增长,但市场份额却被压缩到了11.2%,排在三星之后,仍然处于全球第三位置。
从业绩数据上看,中国是苹果登顶的关键。在苹果早前发布的财报中,大中华地区营收是最近两年中贡献比例最高的一次。而中国恰恰是华为手机的基本盘。
年华为经历海外市场萎缩后,将手机业务重心转移回国内,并且取得了高速增长。到年第二季度,华为已经收获了中国手机市场最大份额,在价格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也和苹果平分秋色,拿走了44.1%的出货量。
这或许说明,苹果夺走了华为大部分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小米对“高端”的定位似乎更低一些。在财报中,小米披露的高端智能手机价格区间,是“中国大陆定价人民币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欧元或以上”。这部分手机年售出约万台,仅占公司全年1.45亿部手机出货量的6.8%。
图片来源:小米官方
目前来看,小米向高端转型之路仍在持续,但速度缓慢。财报显示,公司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已经从年的.9元提升到了.8元。小米表示,ASP上升来自于中国大陆及海外市场5G和中高端智能手机销售额增长。
在电话会议上,王翔重新强调了小米的双品牌战略。除了主打性价比的红米外,主品牌仍然会持续向中高端产品投入。
动作之一是年12月28日发布的小米11。小米在财报中披露,这款旗舰机广受市场欢迎,上市后21天销量就已经突破万部。
由于正式发售日期是年1月1日,相关数据在下一季度财报中才会有所体现。而且小米11的售价是元起,远达不到华为和苹果厮杀的定价区间。
想要看雷军如何从库克口中夺食,恐怕还要等到小米11Pro发布之后才行。
“三驾马车”触碰天花板
芯片短缺波及小米供应链
只看单季,小米的现状有些不容乐观。
在过去这一季度里,小米的“三驾马车”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重灾区是手机和IoT业务,主要原因是出货量减少。
数据来源:小米财报
按照小米的解释,出货量减少的原因是关键元器件供应受限。虽然没有明确“关键元器件”是什么,但2月底,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公开表示过芯片严重缺货:“不是缺,而是极缺”。
王翔在电话会议里确认了缺货的核心原因和芯片有关。他表示,芯片短缺是全球性问题。供货不稳定,造成了小米第四季度增长放缓。受此影响,半导体供应延期恢复将小米的部分业绩转移到了今年的第一季度。
芯片短缺同样影响到了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该部分核心产品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的销售收入同比减少了10.1%,为71亿元人民币。受此影响,IoT整体业务增速从上季度的16.1%腰斩至8%。
除此之外,小米也和其他家电厂商一样,面临铜、铝、塑料、冷轧钢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承压能力有待观察。Wind数据显示,中国家电产品平均毛利率为33%。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本季度毛利率为12.09%,不到平均值的一半。
相比之下,小米“三驾马车”中的最后一驾——互联网服务反而因为增速下降较少,成了财报中不那么让人担心的一部分。
根据小米披露的数据,MIUI月活本季度同比增长28%,达到万人。互联网服务收入61.8亿元,增速从上季度的8.72%放缓至8.43%,为两年内最慢。
数据来源:小米财报
长期来看,全球手机市场的总体趋势仍是收缩,以手机为核心业务的小米主营业务重归放缓似乎才是正常情况。
在去年第二季度以前,小米的主营业务增速就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其中IoT与生活消费收入业务在上半年增速一度跌入谷底。第三季度业务增长速度回归10%以上,但相较疫情开始前的速度,仍然相去甚远。
如何应对挑战?雷军给出的答案是加大研发投入。
他在财报发布后的股东信中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研发团队规模,今年将招募超过0名工程师,研发资金预计超过亿元。换句话说,小米几乎准备把年的净利润全部投入到研发上。
图片来源:小米官方
实际上,小米研发支出在过去这一季度中就已经出现大幅增加。财报显示,这项开支在去年第四季度达到31亿元,增长37.9%,均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副业”规模接近主业
投资收益单季翻番
虽然主营业务在不同程度上遭遇了增长天花板,但公司调整前净利润却在这个季度中取得了%的增长。
这要归功于去年10月29日在科创板鸣锣上市的九号公司。
IPO当天,九号公司的开盘价达到了每股33元,远超每股18.94元的发行价。截至年3月24日,这家公司股价已经累计上涨了.3%
因为持股,小米第四季度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从前一季度的34.2亿元收益增加%,达到70.4亿元人民币。作为对比,该季度公司的经营利润为96亿元。
年10月29日,小米生态链企业九号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图片来源:九号公司官方
九号公司只是小米投资版图中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小米投资的公司已有4家上市,这其中包括年2月登陆科创板的扫地机器人公司石头科技,以及年在美股挂牌的华米科技和云米科技。
财报显示,年全年,公司投资税后净收益人民币22亿元,这大约占到了小米全年净利润的17%。
截至年12月31日,小米共投资超过家公司,总帐面价值达到人民币亿元,同比增长60.1%,投资总价值达到人民币亿元。
虽然年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小米的投资逻辑更多服务于企业战略,围绕生态链自身布局。据创业邦此前梳理,小米投资公司中,超过家专注于研发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产品。这些公司也构成了小米生态的护城河,保障小米IoT业务增长。
随着财报一同公开的是小米公司的高管人事变动。
同日,小米宣布了5项高层人事变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原董事会执行董事、集团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周受资因个人原因辞去集团执行董事职位。
此次离任消息公开后不久,周受资本人在今日头条上发布动态,宣布加入字节跳动担任CFO,工作地点位于新加坡。
周受资年加入小米,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促成了小米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年4月27日,周受资升任为小米公司高级副总裁,此时周受资加入小米还不到3年。年11月,周受资出任国际部总裁,同时继续兼任高级副总裁及CFO。
年4月10日,小米集团公告称,总裁王翔代理CFO一职,国际部总裁周受资不再兼任CFO,将专注小米海外市场业务。
作为接替,公司董事会已批准小米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德,和小米中国区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分别出任公司执行董事和国际部总裁职务。
新近加入董事会的刘德是小米的元老级人物,他所曾经负责过的业务,恰好是决定公司未来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供应链和IoT。
从这点来看,至少小米在IoT方面的发展,短期内不会因人事调整而变。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