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8日,中国第一架高速线材轧机在马钢成功试轧
二十三
老企业的技术改造
年改革开放后,除宝钢等新建引进项目外,国家还按照改革开放的思路,较大规模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技术,使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得以快速推进。
改革开放初期,马钢把“全面振兴马钢经济”作为主旋律,自筹资金安排了多个填平补齐、更新改造配套项目。年5月28日,中国第一架高速线材轧机在马钢试轧成功。马钢高速线材轧机投产1个多月,双线轧速已超过轧机最大设计速度米/秒,为当时世界上最高速的线材轧机。投产3年多就收回全部投资。到年,马钢钢产量突破万吨,形成“线、轮、板、型”产品结构,基本具备铁、钢、材各万吨配套生产能力。
年4月,马钢立方米高炉、机械化原料码头、平方米烧结机和自备电站等四大工程建成投产,年产铁能力迈向万吨。同年12月,投资引进的国内第一条大型热轧H型钢生产线(年产60万吨)开工建设。
上海钢铁工业依靠企业自身积累,并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特别是“七五”(—)和“八五”(—)规划时期是上海钢铁工业投资改造规模最大的时期,共投资80多亿元,重点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装备和技术,对改变“化铁炼钢”和“多火成材”的落后工艺、调整产品结构和增产短缺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利用中外合资方式组建上海益昌冷轧薄板有限公司,引进建成年产30万吨、厚度0.17~1.0毫米的冷轧薄板机组,为轻工、家电、搪瓷、汽车等行业提供多种冷轧薄板。此后,又引进建成一套年产10万吨的镀锡薄板机组,既开发冷轧薄板的延伸产品,又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了向造船、海上采油平台、电站桥梁和石油管线等重点建设提供特宽特厚钢板,在上钢三厂建成年产规模75万吨的厚板生产线。上钢五厂引进建成一套年产30万吨合金钢棒材热轧机组和一套年产55万吨钢的吨电炉连铸炼钢机组,形成“短流程”炼钢生产格局,从而扩大优质钢生产比例,进一步适应电站、汽车用钢等发展的需要。上钢一厂引进建成一套全连续中小型钢热轧机组,年产能力达50万吨,为城市建筑、交通桥梁工程提供多种优质型钢。上钢二厂引进年产50万吨高速无扭线材轧机。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建设,上海钢铁工业的生产装备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有些重点产品的工艺装备已达到或接近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效率和技术经济指标也有很大提高。年钢产量从万吨增长到万吨,钢材产量从万吨增长到万吨,板、管、带占钢材总产量的52%以上。
年,新疆钢铁公司成立,乌鲁木齐钢铁厂成为其直属企业。年11月,乌鲁木齐钢铁厂更名为“新疆八一钢铁总厂”,与新疆钢铁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统筹钢铁生产和改扩建。年至年,八钢坚持依靠自身力量,生产基建双管齐下,至年,形成年产4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
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冶金部批准八钢0年达到产钢万吨的发展规划,八钢进入新的大规模扩建阶段。至年末,八钢已拥有从选矿、人造块矿到炼铁、炼钢、轧钢配套完善的生产设备,具备年产钢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20世纪70年代末的重钢,在外国人眼中是怎样的?知名学者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8》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发现,这家年产30万吨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其中,一台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那位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指着机器上的出厂标板问厂长:“这是不是把年代搞错了?”有人断言:重钢再不进行技术改造来一次脱胎换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成为一堆废铁。
年至年,重钢投入巨资,对从炼铁到成品整个生产流程及配套设施进行新建和改建。到年,重钢已形成年产焦炭万吨、生铁万吨、钢万吨、钢材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年9月,重钢最后一座平炉关闭,在全国率先淘汰平炉炼钢工艺,实现了炼钢工艺由平炉向转炉、模铸向连铸的转换。
年起,韶钢先后自筹资金进行改建扩建。至年,韶钢已具备年产钢万吨的能力。
年,韶钢开始进入大变革的阶段,作为配套技改项目的轧钢站和炼铁站电气集中系统工程正式立项。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的工人发明家罗东元,废寝忘食,孜孜不倦,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钻研高、新、尖技术,完成设计、施工,最终使工程顺利投入使用。他设计的韶钢最大的铁路运输主站场——工厂站,被专家誉为“韶钢模式”。为了满足高炉、大烧结、大焦炉、大电炉、大转炉、宽板、高线工程对铁路运输的需求,罗东元又投入到工程量更大的多项工程设计。他发明的“公路铁路联锁式”新型无人看守全自动报警系统,是国内首创的一项全新技术。
改革开放初期,鄂钢抓住机遇建设了二炼钢和2号高炉,完成了第一次升级改造,实现了从地方小型钢铁厂跨入中型钢铁厂行列的飞跃。
当时,刚刚技校毕业、年仅20岁的陈敏明被抽调到二炼钢,专门负责连铸设备安装,与这个鄂钢尚未涉足的领域打交道,啃起了“硬骨头”。
在衡阳冶金机械制造厂跟班学习时,陈敏明摸索着设备的复杂构件和各种性能;在上钢一厂参与连铸机设备安装调试的实际操作中,他领会和掌握了全套设备维护维修的要诀。
在鄂钢第一台连铸机安装中,陈敏明带领一班人,仅凭图纸和少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点,经常干到三更半夜,甚至在梦里,也是反复地拆卸、组装设备。他声言自己年轻、单身,没有牵挂,只要手一挥,就能立马上。经过70多天的奋战,他与同伴提前10天完成了连铸机安装任务。这是鄂钢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连铸机安装。
在随后的几年中,陈敏明把梦想融入了鄂钢寻求快速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年,鄂钢实现了年产40万吨材、50万吨钢、60万吨铁目标;年,实现钢年产量超百万吨,正式跨入国家大中型钢铁企业行列;3年,年产钢迈上万吨的新台阶。鄂钢生产的特钢产品被应用于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未
完
待
续
本文源自友爱的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