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联系法投入产出法的主要用途和两个

引言

部门联系法的应用十分广泛,而且愈益发展。

主要用途

在年4月第七届国际投入产出会议闭幕会上,英国剑桥大学斯通教授受大会委托,作了关于投入产出法发展的报告,对投入产出法的应用范围,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中国科学院六位数学家向国务院提出在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运用投入产出法的建议,列举了投入产出法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六个主要用途。下面对几个主要方面作扼要介绍。

一、分析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首先是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在现有计划统计实践中,两大部类的划分都以企业为单位。一个企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就全部划归甲类,否则,就全部划归乙类,比较粗略。至于产品价值构成c、v、m中,两大部门的比例,更加无法提供这方面的材料。通过编制投入产出模型,以产品为标准,不以企业为标准,划分为各个产品部门或纯部门,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社会总产值及其价值构成的分部门材料,并可用以计算工资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技术有机构成等指标。

其次是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通过投入产出模型,除了计算国民收入最终使用总量和积累消费比例外,还可以分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部门构成,分析各部门生产变化对积累消费的影响,分析它们之间的适应程度,协调国民经济各种比例关系,促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高速度发展。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社会产品各部门的实物构成,分析它们之间特别是主要部门之间的物质联系和比例关系,抓住重点,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投入产出模型还可以用来进行实物量的平衡分析。

此外,通过部门联系平衡表,还可以进一步分析:(1)第一部类总产值与两大部类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比例I(c+v+m)/(Ic+IIc);(2)第二部类总产值与两大部类新创价值的比例II(c+v+m)/;(3)第一部类新创价值与第二部类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比例I(v+m)/IIc。这些比例关系,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都是一些很重要的比例,应该经常加以分析和研究。

二、作为编制计划的工具,进行国民经济范围(公司或企业)的计划计算。部门综合的投入产出模型,不仅提供各产品间的直接联系,而且可以通过线性方程组求解,算出既包括直接消耗又包括间接消耗的完全消耗系数,全面考察各部门间的物质技术联系。利用部门联系表,既可在编制计划初期,规划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又可在计划基本完成时,检查各部门比例关系是否协调,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通常的情况是:借助电子计算机,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再通过多方协商研究,最后确定最优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方案。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部门间物质技术联系的比例关系在不断变动之中。所以编制短期计划,例如年度计划,可以运用基本统计材料和抽样调查材料为依据进行编制。但长远规划,例如五年规划、十年规划,就需要考虑积累、投资、生产能力和生产发展的关系,考虑经济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静态平衡模型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编制动态平衡模型。建立动态平衡模型已不是一般线性方程组所能解决,需要运用微分方程组,计算比较复杂。有的国家已进行编制,但方法上尚欠成熟,有待继续研究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理解投入产出法,并便于以后对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收支关系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下面将对如何运用投入产出法编制计划作举例说明。

三、研究价格形成与经济效果。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时间是价值的尺度,经济效果则是人们对生产和建设等各种活动的经济评价,其中心内容是节约劳动时间。所以价值与经济效果,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编制部门联系表,计算完全劳动消耗系数,有助于研究分析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相互关系,正确计算社会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有助于反映产品价格变动的连锁影响,正确计算和制定产品的价值与价格,以及相应的剩余产品比率、成本盈利率、资金盈利率等分析指标。此外,还有助于按照时间节约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优方案,讲究国民经济的最大经济效果,促使国民经济多快好省地发展。

两个重要指标

部门联系法的重要任务,在于研究和确定部门之间无限多次消耗的数量关系。既考虑直接消耗,又考虑间接消耗,二者合称完全消耗。反映其数量关系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是部门联系分析的两个重要指标。

直接消耗系数a,即通常所指的单位产品消耗量,一般用各部门总产量去除各该部门所消耗有关产品的数量,例如:

a11=x11/x1,a12=x12/x2,推而广之,生产单位j产品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为:

aij=xij/xj(i、j=1、2、3、......)

确定直接消耗系数,需要有产品按消耗构成分组的详细材料,但现有统计报表不能满足编制直接消耗系数的需要;有的要经过大量加工改算,有的要进行很多补充调查。主要原因,在于现有报表都是按企业分类归口的。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所属的系统常有出人,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综合性企业,如钢铁联合企业,除了炼铁、炼钢、轧钢等基本车间(或分厂)外,还有许多附属工厂或辅助车间,如轧辊厂、钢锭模厂、炼焦厂、发电厂等。要把企业内部生产的系统外产品,完全归并到其他相当部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一般都根据定期报表材料,结合调查材料和其他定额材料,加以推算或估算,把按企业归口改变为按产品归口,以适应编制投入产出模型的需要。

投入产出报告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一般是根据各种调查资料推算出来的。美国曾多次运用十年一次的国情普查资料,作为编表资料的重要来源;苏联在编表时,常按一定比例(如20%)抽选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提供材料。有了基础资料,再加以补充调查分析确定。直接消耗系数与部门划分存在密切的联系。正确划分部门和确定直接消耗系数,是搞好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和关键。

由直接消耗系数,运用矩阵代数和现代电子计算机,可以计算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用符号b表示,它是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的总和。因此在同一部门中,完全消耗系数总是多于直接消耗系数。凡有直接消耗系数的部门,必然有其相应的完全消耗系数;而没有直接消耗系数的部门,也可能通过间接消耗而产生完全消耗系数。

运用投入产出法作为编制计划的工具,必须解决两个有关的命题。一个是初步确定总产品数量,根据现有的消耗定额,来推算能够用于消费积累和更新固定资产的最终产品量。另一个是初步确定最终产品量,也就是预先规定最终产品的增产任务,按照现有的消耗结构,需要生产多少总产品,才能保持平衡,从物质条件上保证既定任务的顺利实现。这两个不同而又密切关联的问题,在计划工作中是经常提出并要求解决的。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知道了总产量(或总产出),求最终产品量(最终需求),用下式:

yi=Xi-(ai1X1+ai2X2+ai3X3+......ainXn)①

最终产品=总产品——中间产品

知道了最终产品,也就是事先确定了最终产品的产量,要求其总产品量,则用:

Xi=yi+(bi1y1+bi2y2+bi3y3+.......binyn)②

总品=最终产品+中间产品

两式相互对应,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全面考虑了各种消耗,更加深刻地反映了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比例关系。由最终产品量推算总产品量,有了完全消耗系数,直接代入上面②式即可。例如,要增加若干吨钢材出口,增加若干度居民用电,问计划期应共生产多少吨钢材,多少度电力,才能满足需要?这时,就要用完全消耗系数来推算。

完全消耗系数除了作上述用途外,还可以用来分析产品的间接费用,计算产品的完全劳动消耗量,借以准确地制定价格,加强经济核算,降低成本,增加积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