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杭铁路全线最大转体连续梁顺利转体中华

历时3个小时天窗点施工

最大主跨米、双幅总重量2.8万吨

顺时针旋转25度和27度

实现精准对接到位!

9月17日凌晨3点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湖杭铁路全线最大跨度、最大载重转体连续梁余杭特大桥(80+++80)米转体连续梁成功转体为后续的铺轨施工和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湖杭铁路余杭特大桥全长32.3千米,是浙江首条连跨高铁、高速、京杭大运河的特大桥,两端连接年杭州亚运会杭州和湖州的多个赛场。此次余杭特大桥(80+++80)米转体连续梁,是湖杭铁路全线跨度最大、载重最大的转体连续梁,也是国内为数不多且同时上跨高铁、高速的连续梁,更是湖杭铁路头号重难点关键卡控工程。

转体前的连续梁

该转体连续梁具有施工环境复杂、过程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桥址位于冲积平原区,其主墩处于软基淤泥地质,要防止对既有宁杭高铁线路及长深高速产生丝毫位移。同时,邻近营业线施工,与设计时速公里的宁杭铁路和长深高速相隔不到20米,该桥上方有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施工场地狭小,安全风险极高,施工工效难以保证,工期十分紧张。此外,该转体连续梁跨度大、载重大,主跨最大跨度达米,双幅总重量达2.8万吨,技术要求特别高。

盯控转体装置

观测转体角度

施工中的湖杭铁路

为解决梁体钢筋安装难的问题,项目部创新采用在挂篮上安装悬臂吊的方式替代传统汽车吊,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开展。针对连续梁中跨合龙段位于既有线正上方的难题,创新采用钢壳法合龙技术,解决了梁底施工空间受限的难题。为保证既有线路的安全,项目在邻近营业线施工范围的宁杭铁路上设置自动观测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宁杭铁路变形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项目还创新利用槽钢、精轧钢、移动倒链组成移动张拉工装装置,缩短了张拉时间。这些创新措施,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大幅提升了每节段施工效率。

技术人员实时盯控转体数据

为提高连续梁养护效果,项目积极推行连续梁自动喷淋养护工装,相比传统的人工洒水养护具有养护全面、节水创效、安装操作方便、组成简单等优势,且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项目还充分运用BIM建模技术进行模拟和演算,实现空间定位快速、准确,在正式转体前多次召开专题会研讨,进行了试转,为此次转体连续梁成功转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转体后的湖杭铁路余杭特大桥

湖杭铁路作为年杭州亚运会重点配套项目,是“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关键性工程。湖杭铁路自湖州站引出,接入杭黄高铁桐庐站,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公里,正线长度.公里,全线共设湖州站、德清站、杭州西站、富阳西站、桐庐东站、桐庐站等六座车站,铁路自湖州站引出,经桐庐站接入杭黄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主骨架商合杭、宁杭高铁的南延通道,预计今年年底具备铺轨条件,年杭州亚运会前全线通车。

来源:中铁十一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0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