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钢喷涌出的第一炉铁水,奏响湖南现代钢铁

作者

记者蔡立平

来源

国资潇湘融媒

从娄底火车站走出,随车横跨涟水,很快就进入了高炉耸立的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生产厂区。一声鸣笛,穿越十里钢城的火车呼啸而来,满载着承载中国制造骄傲的涟钢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走向世界。

63年前,在这涟水之滨的荒野山岭上,湖南省第一炉铁水喷薄而出,随后还生产出了湖南第一炉铁水、第一支棒材。如今,走进这座钢城,触摸着留下岁月印记的建筑,听老一辈涟钢人讲述着涟钢故事,数万名建设者一铲一锨开荒建厂的历史画卷仿佛被重新翻开。

“十八罗汉”之一

落实毛主席指示“湖南要自己办点钢铁”

新中国成立之初,可以说是一穷二白,钢铁工业极其落后。据资料记载,当时我国钢年产量只有15.8万吨,仅占世界总量的0.1%(年占比达49.6%),远远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钢铁工业上关乎国防,下关乎民生,其地位十分重要。

为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党中央发出“工业要出关、钢铁要过江”的号召。于是,年,冶金部提出,按照大、中、小规模搭配的形式建立起26家钢铁企业,在行业内一度被称为“三皇五帝十八罗汉”——鞍钢、包钢、武钢3个大型钢铁厂,首钢、重钢、太钢、本钢、湘钢5个中型钢铁厂,以及地方18家小型钢铁厂。

湖南位于中部腹地,成矿条件优越,煤、铁矿资源比较丰富,铁矿储量达九亿余吨,有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年初,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钢铁需求量逐年激增,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立足本省资源技术条件,建一个地方钢铁厂,并指示省工业厅负责筹建。随后,省重工业局副局长赵祥等人兵分几路,进行资源调查和厂址选择。

年4月初,省委召开“钢铁生产座谈会”,指出湖南发展地方钢铁工业刻不容缓,要求省工业厅尽快拿出钢铁厂的建厂方案。5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广州接见了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同志,作出了“湖南要自己办点钢铁”的指示。党中央的指示,促使湖南加快筹建钢铁厂的工作。7月,省工业厅正式成立“湖南钢铁厂”(后改名涟源钢铁厂)筹备处。

涟水之滨、湘中娄底,拥有全省储量第一的煤炭、白云石、石灰石资源,加上省内蕴藏丰富的铁矿石等资源,筹建小组就此圈定黄泥塘区域为涟钢厂址。

在当月召开的全国地方冶金工业会议上,冶金部决定,在娄底建设一个年产钢5万吨、生铁7万吨、铁矿石20万吨的钢铁厂,投资为万元,属国家限额以上投资项目,纳入当时全国规划建设的18个地方钢铁企业,即人们俗称的“十八罗汉”之一。

“四大工程”启动

数万名建设者奔赴黄泥塘

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了建设工业化的新中国,有志青年意气风发地奔赴全国各地。

年10月,涟钢厂基平整工程动工。北京钢铁设计总院、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院、武汉电力设计院、铁道部长沙第四铁道设计院、马鞍山和长沙黑色冶金设计院、湖南大学等单位参加涟钢设计。

涟源县14个乡民工和名中学生自带铺盖、口粮、工具,奔赴黄泥塘,参与平地基、修公路、挖基础。

承载着强国梦想,年3月26日,涟钢一号高炉基础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涟钢以“四大工程”为主体的第一期建设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这“四大工程”包括两座83.5立方米高炉,两个千瓦发电机组,一条公里轻便铁路,一座年产20万吨矿石的铁矿。

△年的涟钢小高炉。

毛主席家乡建钢厂,全国人民应声支援。

冶金部第九冶金建设公司负责施工,电力部火电安装公司42工程处、建工部11土方大队、湖南省第六工程建筑公司、湖南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湖南省第四工程建筑公司、娄底工程建筑公司、邵阳专区工程建筑公司、涟源县和双峰县泥木工程队、长沙铁路局工程队和株洲机械化施工站等20多个单位,陆续参加涟钢建设。

鞍钢、包钢等“三皇五帝”中的炼钢炼铁能手也陆续调往涟钢,开展技术支援。

数以万计的工人头戴斗笠,脚穿草鞋,满怀激情从四面八方而来。一时间,黄泥塘这个荒野之地车水马龙,灯火通明,建设高峰时约4万人同时作业。

那是一个“想钢盼钢”的时代。可没想到,-年,中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全国性粮食和副食品短缺,新中国面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涟钢厂党委号召全体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厂”的革命精神,建设好涟钢。路有荆棘不畏难,勤恳踏实的涟钢工人毫无怨言,不停产、连轴转,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尽早投产”。

△肩挑手扛建涟钢。

来到工地,大家只能住在由木条和稻草搭建的工棚里。“刚来的时候,民工就住在大通铺的草棚里,真是夏天热、冬天冷、雨天漏,有的甚至是农村的牛栏、猪圈,稍加整理就住进去,条件非常艰苦。”82岁的老工人张良庄回忆道。年,涟源钢铁厂招工时,16岁的张良庄响应国家号召,离开浏阳老家,前往支援建厂建设。

当时物质匮乏,吃喝也是大问题,许多民工自带工具和口粮。相当长一段时间,涟钢建设者拿腌菜、南瓜藤当主菜。据行政福利部门统计,涟钢一年吃掉南瓜藤40余万斤。“吃的是糙米,里面还有稻谷。”93岁的离休干部刘修构是从郴州瑶岗仙五矿调到涟钢负责生产的干部。如今年事虽高,但涟钢初创时艰苦奋斗的那段岁月早就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里。

涟钢速度创奇迹

炼出湖南的首炉铁水、钢水

“一五”时期,全国几乎没有钢铁工业。无例可循,第一代涟钢人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从无到有,发展湖南的钢铁工业。

涟钢电站施工时,吨的电机设备远在湘潭,娄底不通火车,沿途公路桥梁又承载不起,汽车无法运载。为了实现“九一”发电、“十一”出铁目标,老一辈涟钢人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就是用手拉、用肩扛,也要将设备拖回来。”

经过再三调查商议后,大家提出利用涟水河,以木帆船运输大件设备的方案进行运输。很快,一支由45只木帆船,余人组成的“排船”队(排船:将两只船并排扎成)出发了。涟钢党员奉明先带队,他们拉纤行舟、拆坝扒滩,逆流而上。由于设备载重量大,船身吃水深,只能在河水上涨的时候运输。因此,每次河水上涨甚至是发洪水时,船队都不顾风雨,奋勇前行。船队经过湖广滩时,天色已晚,湖广滩又称“鬼门关”,此前,从未有“排船”通过。船队果断抓住涨水机遇,连夜过“关”。船员们的肩磨破了,鞋磨烂了,经过31天昼夜奋战,终于提前27天将电机设备拉回涟钢。

这次“排船”逆流运输设备行程公里,顺利通过了座筒车坝和42处险滩。一位涟钢工程师感慨地说:“奇迹!真是奇迹!在涟水河里用木帆船运这样大的设备,是从未有过的事。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出现这样的奇迹。”

△涟钢转炉厂房在吊装。

为了快速投产,涟钢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方式,职工工作不讲条件,劳动不计报酬,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换取了工程建设的高速度。五个月的日夜奋战之后,涟钢实现了厂区通车、电站发电。

年9月17日下午,带着火的洗礼,涟钢一号高炉第一炉铁水奔涌而出,火花四溅,热浪滚滚。从此,湖南结束了木炭炼铁的历史,填补了缺乏钢材的空白,奏响了湖南现代钢铁工业的序曲。

数万名职工敲锣打鼓涌集炉前,欢庆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从这天起,一代又一代涟钢人满怀激情,创造了湖南钢铁工业一个又一个辉煌。

△年,涟钢炼出第一炉铁水。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涟钢投产初期,生产设备大多是采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技术水平,工艺落后,机械化水平低,加上又是“简易投产”,许多工序靠人工操作,赤手空拳上阵,打“人海战术”。

炼铁是沙模铸块,每次出铁十来吨,人工浇水冷却,再把铁块打断,一块块挑下炉台过磅,然后做好沙模;高炉上料,最开始也是人工一担担挑,经过改进后,原料场铺上轻便轨道,人工将原料一簸箕一簸箕地端进矿车,再推到卷扬机料斗里……

“八小时工作几乎没有停顿的时间。特别是一到热天,工作服上汗水就没有干过,从上身流到脚下,工作鞋里可以倒出汗水。”从鞍钢调来的技术专家曹宗贵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他说,再苦再累,工人们毫无怨言,热情高涨,大家凭着一颗赤诚的心,一股忘我的劲,一切为了发展祖国的钢铁工业。

△建厂初期采取人力喂钢的方式进行生产。

年5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同志来涟钢视察,对涟钢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当年10月,涟钢荣获“全国快速建矿红旗单位”称号。

为加快工程进度,厂党委决定兵分两路,贯彻“以土为主,土洋并举,大小结合”等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全面进行扩建。

年1月4日,涟钢炼出了湖南省第一炉钢水;9月11日,轧出了湖南省第一支棒材。

仅仅用了3年时间,到年底,涟钢就形成了年产25万吨钢的生产能力,跻身地方钢铁企业“十八罗汉”前列。涟河两岸的黄泥塘、洪家洲地段陆续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高炉、焦炉,购进了钢轧机、洗煤机,田湖铁矿、钟岭铁矿、斗笠山煤矿和狮子山石灰石矿陆续开采,呈现了涟钢人口中“大钢小钢,隔水相望”的鼎盛局面。

△建设中的轧机厂房。

从无到有到一流

打造“三大核心产品”创佳绩

在漫长的艰苦奋斗岁月里,涟钢摒弃“等、靠、要”思想,发扬“干、闯、造”精神,自行设计、制造和建设了上百个基建和改造项目,其中,涟钢的地坑烧结、小型连铸和铸铁开全国之先河。涟钢独创的炼铁“水力运渣”工艺由于投资省、见效快,为国内同行广为推行。

经历了调整、恢复发展期,涟钢闯关争变,实现产量翻番、产值突破,被业内誉为“江南三秀”之一。年5月,涟钢捧得国务院授予的“大庆式企业”崇高荣誉,成为湖南省委号召全省各行各业学习的一面红旗。

世纪交替之际,国家决定在中南地区部署一条薄板生产线。面对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涟钢全力争取,终于获得国家批准。

1年12月19日,总投资多亿元的涟钢超薄板带钢工程正式动工兴建。该工程被列为湖南省推进工业化进程十大标志性工程之首,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单项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上万名建设者,克服绵长雨季、酷暑高温、“非典”疫情、生产和技改同步推进的种种困扰,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同步建设18个单项投资过亿元的工程。

4年元宵佳节,涟钢热轧薄板生产线全线贯通,代表湖南钢铁工业质变的第一卷热轧板卷成功下线。当年的热轧板还没下线即被订购一空。

△4年初建成的热轧薄板厂外景。

在引进世界冶金工业前沿技术的基础上,涟钢将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自行组织生产,热轧薄板生产线投产当年轧材超百万吨,创造了建设工期最短、达产达效最快、轧制板坯最长、轧制板材最薄等多项世界纪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迈过曾经的无钢、缺钢时代,中国钢铁产量早已跃居全球第一,正向着“钢铁强国”发力。63年来,涟钢也从白手起家、调整整顿,到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今年7月1日,湖南“十大产业项目”之一——华菱涟钢薄板深加工项目第二条热处理线投产,涟钢已拥有万吨高端热处理板能力,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中高端薄规格热处理板生产基地,其产品整体质量将大幅度领先国内同类型企业。在热处理产品领域,涟钢话语权进一步强化。

△涟钢冷轧成品库。

今天的涟钢,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拥有从炼焦、烧结、冶炼到轧钢全流程现代工艺装备。从原来的单一建材产品,到拥有冷热轧汽车用高强钢、镀锌家电用钢、耐磨钢、中高碳钢、工程机械用钢、硅钢等特色产品系列,涟钢产品牌号达到余个;从船舶到汽车,从建材到家电,涟钢的产品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更在世界奇迹“港珠澳大桥”、“复兴号”核心部件“高铁心脏”、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等众多国家名片、重点工程上,刻下了闪亮的涟钢印记。

目前,涟钢“三大核心产品”(薄规格工程机械用钢60%、薄规格耐磨钢70%、锯片钢75%)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第一位,累计替代进口产品达到42个,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有40余项产品品种荣获国家冶金产品“特优质量奖”“金杯奖”和“卓越产品奖”等,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六十三载悠悠岁月,一座钢城腾飞了数代人的梦想,一个企业激活了一座城市。肩负新使命,一个奋力奔跑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新涟钢”正闪耀在湘中大地,挺起娄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为华菱集团高质量进入世界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涟钢力量!

顾问丨黄高荣曾长秋

主编丨谢功梅

校审丨小亿

责任编辑丨听听

内容来源丨国资潇湘融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