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土地市场调控的压舱石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衡水市一季度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秦皇岛春季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个项目落地开工、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在邢台市沙河经济开发区点火投产……来自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调度平台的信息,今年以来,我省各地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全省一季度新开工项目共计个。

土地储备制度是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抓手。“土地储备在项目的用地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企业提供了产权清晰、配套完善、土地平整的‘净地’‘熟地’,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通过建章立制、探索创新、综合施策,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储备管理,理顺了政府供应土地的产权关系,逐步建立“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工作机制,筑牢土地市场调控的“压舱石、稳定器”。

加大收储

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

“入驻园区,一方面为我们公司降低了用地成本,增加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园区完善的配套设施,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解决了公司的后顾之忧。”近日,承德县高新区甲山建材物流园区的丰华石材公司总经理张建民说。

今年以来,该建材物流园区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各类市场主体纷至沓来,重点项目不断落地,用地需求急剧增大。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达21家。园区位于甲山镇兰窝、皇庄和黄杖子三个村的村域范围内,规划占地亩,主要建设“一心、两区”(配套服务中心、建材产业片区和物流产业片区)。

为做好园区内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工作,全力服务企业早入驻、早开工、早投产,承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积极收回工业闲置土地,在做好土地测量评估、资金落实、组卷报批与实施征收等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做好前期开发,按照规划条件完成入库地块内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信、围挡等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土地平整,实现“七通一平”,为“净地”“熟地”出让提供了保障。

同时,该局简化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流程,提前介入园区前期用地手续,主动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审批环节,让企业“只跑一次腿”,保障企业拿地后可及时开工。截至目前,该园区内一期项目转征土地共计.5亩。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省通过土地储备工作提供用地保障,极大缩短企业拿地后施工工期,有效避免因‘毛地’供应而产生闲置土地的风险及利益纠纷,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储备中心加大收储力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当地营商环境更加市场化、法治化。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我省土地储备制度日渐成熟、完善,在重点项目用地保障、调控土地市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盘活增效

推进国企改革

“你看,这片正在施工的项目,原先是困难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两年前,这些困难企业将库房、厂房简单改造后,租赁给经营装修装饰的商户,形成一个有近商户组成的房产装修装饰市场。由于商户多,周边道路较窄,严重影响交通通行。”邯郸市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处长单可付指着正在建设的场地介绍说。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邯郸市直到年仍有机械电子等各类工业企业19家,经销性企业64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老国有企业因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绝大多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近万名工人下岗,2.4万名已退休职工代垫社保、医保等费用被拖欠,30余万平方米厂房、仓库和大量设备闲置。这些位于主城区繁华地段的老旧厂房既影响城市环境,也给消防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为加快城市更新,改善城市环境,邯郸市国资委决定对市属分属不同行业的73家国有企业实施改革。但涉改企业较多、遗留问题复杂,深化国企改革任务繁重。

盘活困难国有企业闲置土地,激活传统企业活力,筹措国企改革资金……邯郸市土地储备中心勇于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国企改革土地收储办法。

针对涉改国企土地产权不清晰、人员安置资金匮乏等土地收储中的瓶颈问题,邯郸市土地储备中心组织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每家企业以及每宗土地的现状、用途和权属等情况,摸清职工安置底数、存在的遗留问题,实行“一企一策、一地一案”,精准制定收储计划。

为解决土地收储资金不足问题,该储备中心积极配合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土地收储专项债券政策红利,筹集拨付涉改企业土地收储资金4.亿元,陆续完成邯郸新华印刷厂、邯郸市副食果品总公司、邯郸市轧钢备件厂、邯郸市机床厂等国企土地17宗.5亩的收储。

对于小地块单独收储开发效益低、难以集约利用与土地更新开发项目周期长、节奏慢等问题,他们统筹周边土地状况,统一规划。同时平衡全市土地市场,算好总账大账,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截至今年3月底,已成功出让涉改企业土地10宗.8亩(净地),出让总收入24亿余元,实现土地收储资金的快速回流、高效循环使用,有效解决了国企改革中职工安置问题,促进了老旧工业用地集约利用。

“企业改革惠民生,企业为职工补发了拖欠的工资,补缴了拖欠多年的社保费、医保费等费用。领到的经济补偿金,还改善了我们的生活。”邯郸水产冷冻厂职工贾师傅说。

像邯郸市一样,目前全省多地将项目建设与国有企业改制相结合,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以土地收储为杠杆,盘活老工业城市的存量资产,让老工业城市焕发生机。

今年,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河北省加强土地储备监管若干规定》,明确提出“严格履行部门工作职责、规范实施土地储备工作和强化土地储备监测监管”三方面共11条工作要求,要求各地应充分运用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管理,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他们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供应”要求,科学制定年度土地储备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加大城镇建设用地储备力度,增强土地市场供应,促进土地高效利用,力促“项目等土地”变成“土地等项目”。

腾笼换鸟

补齐民生配套“短板”

位于衡水市中心、占地面积余亩的原衡水老白干酒厂南区,正在等待“破茧成蝶”,变身成为衡水奥体中心公园。规划选址于此的衡水奥体中心公园,是该市首座大型综合性多功能体育场馆类设施,规划用地面积22.35公顷,由“一场一馆一中心”和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组成。

如何在做好土地要素保障,补足民生“短板”上实现突破?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一方面深挖存量建设用地,确保收储到位,填满“蓄水池”;另一方面,提前谋划部署民生项目,“拧开水龙头放水”,盘活低效用地,确保民生项目落实落地。

以原衡水老白干酒厂南区为例,作为工业生产企业,它的亩均产出效率已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衡水市土地储备中心于年10月正式启动河北衡水老白干酒厂南厂区的收储工作。经与企业多次沟通协商,年3月签订收储协议,将土地及设备、地上建筑物一并有偿收回。与此同时,他们紧锣密鼓地谋划部署,在酒厂原址拟建设奥体中心公园这项重大民生项目,争取在储备土地的整理开发中做到边收储、边供地,实现无缝衔接。

在收储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创新,将原厂区所有大型树木作为公园绿化树木予以保留,为后续建设的奥体中心公园绿化节约了资金,同时保留了工业遗产的时代印记和城市记忆,为工业用地收储探索出一种新模式。对于其他地上附属物及机器设备等资产与列入拆迁范围的地上建筑物的拆除权一并打包进行网络拍卖,经多轮次公开竞价,溢价率高达.2%,拍卖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非税收入。拍卖后迅速启动拆除工作,仅用32天就完成了设备拆除搬迁和15万平方米建设物的拆除及建筑垃圾清运,极大地提高了收储效率。

经专家论证达到供地条件后,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时编制划拨供地方案报政府审批,按照“交地即交证”规定,第一时间与衡水市园林中心签订划拨决定书,并核发不动产权证书。前后用时仅11天,全力保障奥体中心公园项目按时开工。

衡水通过片区收储、综合开发、区域平衡,实现城市空间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造,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既为城市发展创造物质财富奠定了用地基础,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优质用地资源。

“这充分体现了土地储备为民谋利的公益属性,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自年实施机构改革以来,省自然资源厅不断加强对全省土地储备业务进行政策和业务指导。每年组织一次全省范围的土地储备工作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储备工作,土地储备在增强政府对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调控和保障能力、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土地储备监测监管系统显示,截至年一季度末,全省储备土地总面积超过1万公顷,其中超八成土地已完成前期开发,具备了供地条件,其规划用途主要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王爽、张效东、胡兴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