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

从一名轧钢学徒工

到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山东省技术能手等荣誉

再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时光不负实干者

今年36岁的赵世龙

变成了自己曾经渴望的样子

“上学时,课本里铁人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的照片,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特别盼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干出点儿名堂。”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热轧厂职工赵世龙告诉记者。

年,22岁的赵世龙走进莱钢集团棒材厂,成为了一名钢铁工人。

初进厂房,看到一支支火红通透的棒材产品在生产线上奔涌,赵世龙格外兴奋。

大学时,赵世龙所学专业是机电一体化,和轧钢专业不搭边儿,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钢铁工人,只有一个字:学!

“那时的我,上班就跟在老师傅身后学操作学实践;下了班就窝在宿舍里看书学理论……”持续地学习,不仅让赵世龙很快实现了独立操作,还造就了他精湛的技能。

年3月,29岁的赵世龙接到代表山钢参加山东省钢铁黄金有色金属行业技能大赛的任务。

第一次走上省级比武擂台,他就力压群雄,获得线棒材轧钢工第一名。

面对同事工友的赞誉,赵世龙心里很清楚,颁奖台上的那份荣耀,靠的是日常一点一滴的积累。

年7月,赵世龙来到山钢集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热轧项目部参与建设。

“我原先一直从事棒材轧钢,猛地一下转为板材轧制,加上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一时间真有点儿找不到北。”

当时,热轧产线建设已接近尾声,热试就在眼前。

为了尽快把新知识学到手,那段日子,赵世龙每天坐晚上10点的末班车回家,有时干脆就住在现场的操作台上。

在赵世龙心里,一个订单就是一次挑战,一次生产亦是一次突破。

年,日照公司热轧厚宽规格生产订单明显增加,卡钢次数开始增多。看着好好的产品因为卡钢变成次品,赵世龙心疼得要命。

那段时间,他上班蹲在现场观察带钢,轧机旁温度高,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连吃饭都在琢磨,如何让带钢像面条一样顺溜。

“生产线工艺复杂,涉及参数上百个,每个参数都有可能是影响厚规格生产的关键。”赵世龙和同事们不盲从既有理论,经过几十次的模拟实验,最终得出优化的方向,《厚宽规格热轧带钢头尾纠偏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厚规格带钢楔形命中率提升30%,成材率提升0.07%,年创效益余万元。该项目还被评为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项目二等奖。

创新,无止境。

为保障产线高效顺行,赵世龙和同事们相继开展《热轧薄规格宽带钢“五步”创新控制的研究与应用》《热轧带钢R1出口扣头课题攻关》等课题攻关,多种产品成功应用于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燃气管道输送项目及“一带一路”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项目等国内外重点工程建设。

随着钢铁强国之梦照进现实,以赵世龙的名字命名的“赵世龙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年被山东省冶金工会命名并挂牌。如今,已形成由29人组成,以轧钢为中心,电气、机械、液压、自动化等专业为一体的多专业、多工种联合联动的人才专家队伍,多名成员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表彰。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成为有知识、精技能、懂创新的钢铁工人,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未来,我们会继续不负时代、笃志前行……”赵世龙道出了心声。

一名新时代的钢铁工人

是如何“炼成”的?

参加工作14年

赵世龙一直将梦想与火红的轧钢

紧紧地融在一起

潜心锻造、不曾停歇

也许,这就是劳动者最美的模样!

全媒体记者陈潇费洪芹

“日照日报视频号”上新了!

原标题:《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