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杨春茂

杨春茂(年6月-年),原名杨万新。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高门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年仲夏,西安地下党组织接连遭到国民党的破坏,进步青年杨春茂也被捕入狱。当时受到革命启蒙教育,年2月,杨春茂由地下党支部负责人王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末,从延安陕北公学结业后随大批青年干部奔赴抗日前线,在中共晋察冀边区(省)区委和栗再温等一些同志一起组织工作。

中文名:杨春茂外文名:YangChunmao别名:杨万新

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高门村

出生日期:年7月3日逝世日期:年9月18日

职业:革命家、政治家毕业院校:陕北公学、中央高级党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组织部长、鞍山市委书记、北京石化总厂党委书记

北京市人大第八届、第九届副主任、住建部部长

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

生平经历

杨春茂同志年6月出生在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高门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家有微田数亩,兄弟三人,姊妹两个,靠父母务农勉强维持温饱。父亲杨庭献因有些文化,故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兼作私塾先生。韩城是汉司马迁出生地,“有司马故里”之称,自古有崇尚文化的传统。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可见当地文化底蕴之深厚。

父亲杨庭献因做过私塾先生,所以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仍节衣缩食想尽办法让孩子读书。杨春茂原名杨万新,后改名为杨春茂,在弟兄中排行第二。时值日本入侵东北,国民党政府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在父亲的关心和全家的支持下,杨春茂在本村读完私塾后,家里凑钱送他就读于华县咸林中学。而哥哥则到杨虎城将军的部队当兵,弟弟和两个妹妹则一直在家务农。读书期间,因家境困难,他常常不能及时得到伙食费。为帮助父母,农忙时他常常要往返二十余里从学校赶回家务农,所以,他的身体虽羸弱,却练就了超常的臂力。到了晚年,他喜欢与同龄人“掰腕子”,且很少遇到对手。

年仲夏,杨春茂领到了初中毕业文凭,想到西安找个事情干。没想到在西安逗留多日也未能找到工作。而且由于杜衡等叛徒的叛变,西安地下党组织接连遭到国民党的破坏,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被捕入狱。

一次,因生活困窘,实在没钱买饭充饥,无奈在街头摊上拿了一个烧饼,却被抓起来投入牢中。此时,有人依据杨春茂在学校的进步表现而告发他是共产党,国民党当局便以行刑陪绑——即陪死囚犯假枪毙加以处罚。此次遭遇,更加坚定了他反叛的决心。父亲杨庭献得知这一情况后,急得四处托人说情,加上反动当局没有抓到人证物证,父亲的好友苏资深先生又多方营救,杨春茂才得以出狱。此时,亲朋好友都认为杨春茂不宜在西安久留,于是,杨春茂大哥便让他到长安和蓝田县交界的一个村子找熟人借了25元现洋,然后到咸林中学高中部上学去了。

严峻的现实和切身体会,使杨春茂加深了对国民党的认识和仇恨,他在学校开始秘密接触共产党组织。年2月,杨春茂由地下党支部负责人王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且没有经过预备期便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年春夏之间,王筠、申力生和杨春茂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咸林中学党支部,随后发展了一批党员。接着,又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团结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同学,引导他们参加党所领导的活动和斗争。他们经常接近并支持学校中进步教师袁禾森、毕时生先生,一起谈论学校存在的弊端,研讨改革的设想,团结进步师生员工同压制、迫害学生的学校反动负责人开展斗争,不断扩大进步影响。在不长时间里,咸林中学党的组织不断发展,革命的进步思想越来越活跃。

年夏,经党组织同意,杨春茂和六七个党员同学要到陕北苏区去。由于敌人封锁很严密,他们在韩城耽搁下来,没能越过封锁线去陕北。后来,杨春茂受命留在韩城。九十月间,党组织派杨春茂到大荔、朝邑、华县,通过党员和先进青年搞些枪枝,准备开展游击战争。为此,他又回到了华县咸林中学。同年11月,党组织通知杨春茂,国民党反动当局已注意他的行动,命他立即去韩城、郃阳县交界的临河村刘江霞同志家隐蔽一个时期。过了个把月,在韩城县保安团任职的同乡张生麟报信,说国民党当局要逮捕杨春茂,杨春茂也接到党组织通知,要他迅速离开临河,到渭南华县一带开展斗争。大约在年元月上旬,杨春茂又回到咸林中学。由于形势严酷,杨春茂不得不到同学赵玉玑家隐蔽一个时期。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杨春茂和赵玉玑冒着严寒,赶到了渭北平原的楼赵村。赵玉玑家有十几口人,住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杨春茂的到来,不但给玉玑家增添了麻烦,而且带来了很大风险。但为了掩护一个共产党员,一家人毅然承担起风险。在此期间,杨春茂曾和申力生同志见过一面,并商定如找好去陕北的关系,就一同结伴北上。但由于交通不便,杨春茂错过了机会。为了少麻烦赵玉玑一家,杨春茂想暂时找个事情干。赵玉玑的父亲是渭南有名的学者,在他的帮助下,杨春茂改了名字,在官道镇完全小学当上了语文教员。

在官道小学隐蔽时期,咸林中学的一些同学先后来看望杨春茂,一些教员开始有了议论,县教育局也有人认为杨春茂在搞“不轨活动”。这时,杨春茂和韩城党组织的联系中断了,又接连传来一些共产党员被捕的消息。赵玉玑同学认为情况危险,劝杨春茂速作决断。于是,杨春茂写信给在上海的党员同学雍晋炳,告知自己当时的处境,提出能否去上海。雍晋炳很快来信邀杨春茂去上海。临行前,杨春茂收到了赵玉玑寄来的书简,其中有“锻炼、苦干、向前”的赠言,他被挚友的激励所深深感动。

杨春茂满怀希望赶到上海,不料风云突变,上海也难以栖身。在口袋里只有一角钱的窘况下,杨春茂乘四等车奔赴南京。原想马上搭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军车回陕西,但军车西去遥遥无期,买车票又没有钱。此时,他接到赵玉玑的来信,说陕西韩城的游击战争失败了,几个地下党组织相继遭到破坏,劝他暂时不要返回陕西。杨春茂只好留在南京坚持斗争。后来,通过陕西会馆联系,他得到了去一所无线电学校学习的机会。

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抗日救亡的形势有了转机。杨春茂由南京匆匆返回陕西,准备马上回韩城,请示党组织,要求到革命圣地延安。

年,抗日战争爆发,大批爱国青年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寻求革命真理,从全国各地和从海外来到延安。杨春茂回到家乡,经党组织批准,开始奔赴陕北。到了陕西富平黄河渡口,恰好遇上了贺龙同志的红二方面军,杨春茂像见到亲人一样和部队同志攀谈起来。当了解了杨春茂同志上过高中,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认为这是个难得的“高级”知识分子,便邀请他留在这里。在红二方面军逗留几天以后,杨春茂与陕西省委取得了联系,又转道赴陕北云阳。那时候,陕北红军刚刚改编,前敌总指挥就设在云阳。来到云阳后,省委希望杨春茂留在部队,但杨春茂坚持要求要去延安,省委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到达延安以后,他成为抗大第一批学员。为迎接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潮,加快培养青年政治理论干部,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于年9月在延安成立陕北公学。陕北公学的校长是成仿吾,副校长是罗迈,政治部主任是周纯全,校党委书记是申力生。为充实陕北公学的学生骨干力量,政治部主任周纯全找杨春茂谈话,调他到陕北公学担任学生会委员。

在陕北公学就读的学生,按分队组织起来,共设有37、38、39、41四个分队,学制分为普通班和高级研究班。普通班学习期限一般3个月,高级研究班学习期限则为1年。杨春茂参加了普通班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课程设有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哲学、社会科学概论、军事知识等。公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经常举办球类比赛、军事演习,每周定期举办的文娱晚会,还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何家山开过荒。

一天,成仿吾校长把杨春茂找去,要他以全体师生名义,请毛主席为陕北公学题个词。杨春茂感到这是一个十分光荣的任务,便鼓着勇气找到毛主席,表达了这一愿望。不久,毛主席给陕北公学写了如下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为此,杨春茂受到成仿吾校长的表扬和称赞。

在陕北公学学习时间虽只有几个月,但杨春茂却感到受益终生。这一时期的学习,为他今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曾于年入延安党校学习,年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年入中央高级党校学习,学习时间先后积累近四年,算得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了。

年末,他从延安陕北公学结业后随大批青年干部奔赴抗日前线。杨春茂被分配到中共晋察冀边区(省)区委组织部任干事。年5月初,省委派时值25岁的杨春茂任四分区组织部长。他严肃认真,雷厉风行,一直保持着紧张认真的战斗作风,在干部群众中很有威信,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杨”,地委机关工作多由他主持。在其后的六年中,他经历了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岁月,由战略相持阶段,到突破黎明前的黑暗,直至战斗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是军区的一个下属单位,位于军区南部,南以正太路为界,与太行区相邻;东以平汉路为界与冀中区相邻;西北两面与二三军分区接连。全分区地势是由西向东倾斜,愈东愈低,是太行山脉的一部分,有名的娘子关就在本分区。分区的正中间,有滹沱河由西向东流过,八路军子弟兵就经常转战滹沱河两岸。分区下属平山、灵寿、行唐、井陉、平定、正定、建屏七县,分区东南则是敌人大据点石家庄。全区可划为巩固区、游击区、敌占区,巩固区包括平山大部,灵寿、行唐、平定北部、井陉西北部,人口约三十余万,是对敌斗争的依托;敌占区为正太、平汉路沿线和石家庄附近;在巩固区与敌占区之间是游击区,敌我双方争夺激烈。敌人在巩固区与游击区之间修筑了一条封锁线,妄图阻止我军进入游击区。在敌占区,日寇实行所谓“治安强化”,平地挖深沟,山地筑高墙,一里一堡,由伪军驻守,沟外靠近我方十里之内,日寇驱人、拉畜、毁屋,制造无人区,田野一片荒芜。

四分区地理位置重要,控制着灵寿、行唐、正定、平山等县。这些县是重要产粮区,也是煤炭等资源丰富的产地,因此,为晋察冀边区解决全民给养、吃饭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几个县在抗日战争前,都有我党地方党组织长期领导群众进行斗争。早在二十年前,井陉煤矿就建立了党组织。百团大战期间,井陉矿一个叫李玉的矿工,带着八路军攻打井陉矿牺牲了,他的侄子李珍便参加八路军成了杨春茂同志的警卫员(后任长春市组织部长)。

在四分区,杨春茂同志除组织对敌作战,还大力发展地方党组织,积极建立抗日群众团体、抗日政权和抗日武装。他们宣传群众、依靠群众,到处讲“不做亡国奴,打日本救中国”,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群众情绪很低落,但随着平型关和阳明堡战斗的胜利,加上实施减租减息政策,很快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仅平山县一两个月就建起了八路军平山团,有一千多青年踊跃参军,其中党员就有三百多人。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杨春茂多次组织补给运输,参加对敌作战,曾多次遇险。一次,穿越日寇一道道封锁沟,他和战友程宏毅从灵寿、正定一带组织运粮,被敌人发现冲散,几经周折才脱离险境。在反扫荡战斗中,平山县发生了多起惨案。他曾带领分区部队参加了陈庄战斗和著名的百团大战。他组织民兵抬担架、送粮食,使四分区根据地成为全边区的工作典范。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四分区的党员先后发展到一万多人,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

因敌人封锁,办公用品十分困难。除保证文件用纸外,稿纸多利用已作废的宣传品或文件反面使用,有时也找些线装旧书翻过来写或利用小学课本夹缝写,信封则用看过的抗敌报折叠粘糊而成。没有墨水,就从群众家里搜集些各色柒料,放在碗内用开水一冲当墨水用,“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都用。钢笔则是以筷子作笔杆,把醮水笔尖用线缠在筷头上使用。地委机关有个大伙房,每日两餐,开饭时由各单位各自打回吃。

衣服全部向军分区供给处领取,是黄色粗布军衣,棉衣一年一套,单衣一年两套,衬衣一套,过冬时就把单衣当做衬衣穿,无裤叉,夜间睡时全身脱的精光,鞋子是毛边底布鞋,一年只能领到一双,不足的就穿由妇救会征募来的慰劳鞋。每天清晨起床跑步,回来洗脸后学习一小时,学习政治,如联共党史之类,有时也学文化,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有时可以看看秧歌舞,打打自制的扑克。滹沱河畔蚊虫甚多,咬得整夜不能成眠。秋冬之交,军民之间疟疾流行,地委机关几乎无人幸免。当时缺药,到司令部卫生所看病,仅能取到几包奎宁粉。一次,地委在东柏坡一个碾房内开干部会,杨春茂同志作报告,忽听会场后面有酣声,仔细查看,原来是温藏宝同志病发,上下牙发抖瑟瑟作响。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坚持不肯。一九四一年,贸易公司何经理从敌区进口了一批蚊帐布,送给地委机关每人做了一套蚊帐,不久反“扫荡”开始,蚊帐只好“坚壁”,归来时发现已被敌人烧毁。

在四分区工作期间,杨春茂认识了青年女干部黎克。

黎克年6月生于涿州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其父亲为人正派,家境败落后将女儿过继给他人。黎克青年时就读于保定简易师范,追求进步,渴望革命,年参加保定简易师范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年奔赴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期间,她在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边区四分区。在四分区,黎克开始从事妇救会工作,之后调到四分区组织部负责材料管理工作。青年的黎克漂亮活泼,人称“小皮球”,受到许多人的追求。工作中的相互接触和彼此了解,使杨春茂和黎克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并从相知升华到相爱。年,两个人喜结连理,成为一对让人羡慕的革命夫妻。婚事办得极简朴,炕下一桌一椅,炕上铺一床褪色黄军毯,薄薄的黄棉被,折几件衣服摞起来权当枕头。

年,他们的长女出生,但因染上天花仅十个月就夭亡了。年11月,他们的长子出生,取名“晓明”寓意抗日战争已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的拂晓和黎明就要来临。

到四分区工作不久,由于条件艰苦,工作劳累,杨春茂咳嗽发烧患了重病。经白求恩大夫用自带的X光机透视检查,发现他患了可怕的肺结核病。当时,肺结核病是不治之症。白求恩大夫曾十分惋惜地说:“很可惜,小伙子怕是活不过30岁了……”但杨春茂同志以顽强的毅力和病魔作斗争。由于条件艰苦,他虽然患了肺结核病,但优待伙食不过是一碗豆面面条而己。他一面坚持工作,一面用从滹沱河打来的鱼虾补养身体。为了避免传染给别人,他严格自律,尽量少和他人接触,连晚上睡觉都与爱人头脚相对。他不但活过了30岁,而且身体也逐渐恢复过来。

年秋天,组织上通知他返回延安。但由于工作交接等原因,中间延误了几个月,他实际离开晋察冀边区时是年5月初。年8月,经过长途辗转跋涉,杨春茂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延安。

抵达延安以后,他随即参加了党的整风运动,并被推选为党的七大代表。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杨春茂满怀激动参加了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共人,候补代表人,代表了全国万名党员。

会上,毛泽东主席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大会讨论过程中,周恩来作了《论统一战线问题》的重要发言。大会决定了党的路线,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能亲身参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成为杨春茂一生难于忘怀的美好记忆。

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毛主席发布抢占东北的命令。党中央决定派2万名干部、10万部队抢占接受东北。他随即被编入由黄永胜任队长,张秀山任政委的干部大队奔赴东北工作。

到达东北以后,在沈阳等待分配期间,林枫同志对他说:“原想要你到北满去,考虑到你的身体,现在决定你先到本溪去。”

10月下旬的一天,杨春茂、吴亮平、李力果、张子衡、陈祖骞等同志坐一辆汽车离开了沈阳。吴亮平留在了抚顺,陈祖骞去了鞍山,李力果、张子衡和杨春茂留在了本溪。杨春茂先任本溪市委组织部长,后任本溪市委书记,为本溪的顺利接收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溪是一座著名的煤铁之城,被日寇统治了14年。那时特务横行,汉奸、恶霸猖狂,人民政治上无自由,生活上无保证。他们渴望有一个温饱安定的生活。但日本投降之初,相当一部分人受日本奴化教育影响,加之特务、汉奸、恶霸没有清算,他们对我党的政策没有真正了解,甚至有误解,认为国民党才是中国的统治者。日寇投降以后,国民党纠集一批政客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本溪,他们成立市党部,组织维持会,极力发展组织,企图建立武装。八路军进驻本溪后,他们的活动才被迫转入地下。

市委正式组建后,中共辽宁省分委、中共中央东北局于11月先后从沈阳转移到本溪。市委迅速成立了市保安司令部和县大队,接管了煤铁公司及所属主要厂矿,建立了工联会、青联会、妇联会、中苏友协等组织,果断、坚决、彻底瓦解了敌伪各种组织。他们大张旗鼓宣传我党的主张,宣传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业绩和我党我军在关内战场的重大胜利,惩处了罪大恶极的日本特务、汉奸、恶霸,使人民群众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在市委领导下,大批干部深入厂矿各企业,依靠新吸收的党员和拥护我党的积极分子,及时建立工会和党组织,团结熟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人员努力恢复生产,协调好与苏联红军的关系。

年3月下旬,国民党虽然和共产党签订了“东北停战协定”。但当我军进入东北后,国民党急忙由关内调兵遣将,企图吞掉由他们出卖的东北。在侵占了沈阳、抚顺、辽阳之后,组织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新六军第十四师围攻本溪市。在敌人大举进犯面前,杨春茂带领市委积极动员和组织工人、青年参军,壮大武装力量,先后参军的约人。战争打响前后,为暂避其锋芒,市委有计划地将武器弹药和物资运到本溪山区,把伤病员、医务人员及医疗设备送到市郊安全地区,还留下了一百七八十位经过考验而又可靠的共产党员潜伏在市区。经杨春茂请示并建议,省委同意5月3日晚撤出本溪市,并要求在撤出之前炸毁本溪大桥。

年4月,辽东省委调杨春茂到第三地委工作,由王玉波同志任本溪市委书记。在以后的三年中,他先担任辽南第三地委副书记,后接替高扬同志担任辽南第一地委书记兼一分区政治委员。第一地委管辖辽阳、鞍山、营口、海城、岫岩、凤城、台安、盘锦等市县,是国共双方争战激烈的地域,斗争形势十分残酷。在党中央和东北局的领导下,他和同志们不屈不挠坚持战斗,直到最终取得了胜利。陈云同志曾表扬说:“你们是辽南屋檐下的一盏明灯。”

年8月,中共辽东省委派杨春茂到辽南第一地委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当时,辽南第一地委管辖辽阳、鞍山、岫岩、青城、海城、营口等市县。

年2月19日,鞍山解放。鞍山有我国最大的钢铁厂,伪满时叫“昭和制钢所”,蒋军占领时改为“鞍山钢铁有限公司”。鞍钢当时年产铁万吨,钢万吨,约为旧中国钢铁年产总量的90%。解放战争需要钢铁,国家将来搞建设也要钢铁,所以,夺取并保护好鞍钢是我军的重要任务。

进驻鞍山之后,杨春茂领导军民努力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群众利益,保护好工商业,特别是全力保护好鞍钢。鞍山是几个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共同参战打下来的,各部队的后勤部门都想从鞍钢搞一些物资和设备“武装”自己。就是地方政府也想从鞍钢搞些物资设备。为防止鞍钢的设备被乱拆乱搬,杨春茂反复同部队和地方同志交涉、协商并劝阻,使鞍钢的设备、物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并为鞍钢的恢复生产打下了基础。

按照上级指示精神,鞍钢监委会真心团结、妥善安置国民党派到鞍钢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始,由于国民党飞机常来窜扰,这些人经常躲到化工厂焦炉底下和轧钢厂办公室等地方。我军则从安全方面考虑,把他们集中到刘二堡附近的几个村庄暂避,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事实证明,这些人在保护建设鞍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粮食极缺。鞍山解放之前有30多万人。解放当时,只剩下15.8万人。杨春茂千方百计组织运输力量,先后调进约45万公斤粮食;同时组织生产自救,安定情绪,稳定局势,人心很快安定下来,市内秩序很快正常了。

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杨春茂被任命为鞍山市委书记,专员刘云鹤改任市长。市委决定,要把搞好鞍钢恢复生产作为市委、市政府和工会的首要任务。同年12月,经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任命李大璋为经理,杨春茂兼任鞍钢公司监委。监委的任务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中落实;协调鞍钢、市政府、工会的关系;通过党组织、党员和工会进行政治工作,保证生产建设任务的完成。

战争结束,百废待兴。要使鞍钢在短期内恢复生产,困难程度超出想象。首先遇到的难题是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为此,东北局和辽东分局下决心,从地方给鞍钢调来京名干部。这些同志有群众工作经验,会打仗,多数同志虽然不懂工业,但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边学边干,为鞍钢恢复生产以及后来的大规模建设作出了贡献。恢复鞍钢生产遇到的另一个困难,是缺少设备和器材。东北地区经过三年战争,物资材料已是山穷水尽,国内外市场又不能为鞍钢恢复生产提供设备。但经过调查发现,在敌我“拉锯”期间,鞍钢的大批设备器材散失在市民手中,如果能做到公物还家,将对鞍钢复产起重大作用。用什么方式实行公物还家呢?当时曾提出过三个方案:第一是收买,第二是没收,第三是动员献交,并把献交与工厂吸收工人结合起来。由于连年战争,工厂停工,工人失业,动员群众把自己家里的器材献出来,工厂能早日开工,还能创造就业条件。因此,市委、市政府和鞍钢最终决采用动员群众献交器材的方案

年12月22日,市政府发布了《为号召市民献交器材运动布告》,接着鞍山钢铁公司也发布了《敬告鞍山各界同胞书》,同时还制订了立小功、立大功、立特功的条件,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献交器材运动在全市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电修厂献交器材特等功臣魏荣夫将自己过去开电料行剩的件器材全部献出。仅用1个多月时间,全市献交器材的有户,占全市户数的39%,共献交各种器材2l万多件,价值约亿元(东北币)。献交器材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是事先所料不及的。献交器材运动不仅为鞍钢的修复打下了物资基础,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活生生政治教育的大课堂。市委还于年2月7日创刊了《工人生活》报,后改为《鞍山日报》,在鞍钢恢复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

年4月25日,经过干部、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几个月奋战,鞍钢炼钢厂一号平炉出钢,5月1日炼钢厂正式开工。党中央派贺龙同志到鞍钢向钢铁工人祝贺,并为钢厂剪了彩。其时,陈云同志也来鞍山视察,用较长时间细致了解了鞍钢的恢复工作,并作了重要指示:“鞍钢是全国最大的联合企业,在世界上也不多,你们承担的任务很艰巨,工作岗位是光荣的,尽快把鞍钢恢复起来,支援解放军解放全中国,支援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陈云同志的指示,使杨春茂等领导深受教育和鼓舞,增强了工作的信心。

年5月中旬,鞍钢开展了恢复生产立功竞赛运动。年6月,炼铁厂第二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它标志着鞍钢这个钢铁联合企业,从采矿、选矿、炼铁、炼钢、初轧、成材,整个生产系列已经形成。7月9日鞍钢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党中央委托李富春、林枫同志前来祝贺,并赠贺幛一面,题词是“伟大的开端”。

在鞍钢恢复生产立功竞赛中,不仅涌现出以老英雄孟泰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人阶级先进分子,而且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也在立功竞赛中成为人民的功臣,其中荣获一等功臣称号的有杨树棠、王之玺、孙照森、雷天壮、高其昌等。

鞍钢恢复生产,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钢铁也锻炼了鞍钢的工人阶级。在后来的抗美援朝的斗争中,市委及时作出了“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的指示。鞍钢广大职工同仇敌忾,一面疏散器材、疏散人口,一面冒着敌机可能空袭的危险,坚持生产。老英雄孟泰是配管工,配管是保护高炉生产的重要工种,因为高炉一刻一秒也不可缺少水。他索性把行李搬进厂,决心与高炉共存亡。孟泰并以他领导的小组名义,向当时闻名全国的赵国有车工组提出挑战,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和经济建设。

然而,在鞍山工作期间,由于杨春茂同志敢于直言,不善顺从奉承,因而得罪了东北局主要领导,加上用人趁机告状,想取而代之,杨春茂便被调离鞍山市委书记岗位,被派到中央马列学院学习。临走前,鞍山市委开了半个月的会,说要搞臭杨春茂,不能任他背着胜利的包袱走。

年10月,杨春茂离开鞍山,到北京中央马列学院学习。经过三年学习,到年正式毕业。年国家行政干部定级,当时的规格是:正部级干部定为5级,副部级干部多数定为6级,少数定为7级。在马列学院学习的杨春茂,按原职务应定为7级。但听说常务副校长杨献珍同志只报了7级时,便主动提出自己降1级。这样,“杨八级”一定终生。之后不久得知,杨献珍校长被定为行政5级。

高饶事件后,杨春茂到中组部申诉自己的问题。李富春同志对他说:“高岗出了问题,你没什么问题。如果你愿意回鞍山,就可以回鞍山。”恰逢刘秀峰同志接任中央建筑工程部部长。为选择合适的助手,刘秀峰找到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杨献珍同志说:“派春茂同志到建工部工作吧!”就这样,杨春茂于年到刚刚组建一年多的建工部担任生产局局长,年起开始担任建工部副部长。

其间,他参加了首都十大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组织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与建筑学家梁思成,劳动模范李瑞环、张百发结成忘年之交。年大跃进,建工部提出快速施工的口号。这年秋,发生了杭州半山钢厂厂房的倒塌事故,是建筑设计和工程质量出了问题。他分管建工部设计工作,深感如不狠抓设计质量则可能发生更多更大的问题。为此,他在主持召开的建工系统现场会上提出了若干保证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措施,并吸取梁思成同志建议,明确提出“快速优质设计”的口号。这一口号这既注意了设计速度,又强调了设计质量,确保了以后一系列工程的设计速度和设计施工质量。在他的参与和领导下,我国从年至年10年中,按照中央“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投资建设民用住宅近2亿平方米,使千万劳动者迁入了新居。为加快我国民用住宅建设,他提出建设民用住宅要统筹规划、全面安排,把国家、地方、企业和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要把新建住宅同有计划返修、维修和调整旧住宅结合起来;住宅建设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风俗、不同民族的情况,因地制宜,不搞千篇一律。此外,他还对民用住宅建设的标准、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他的参与和领导下,我国对外建设援助从年开始,到年已扩大到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柬埔寨、也门、尼伯尔、几内亚等8个国家,援建项目从最初的7个,增加到30个,对外建设援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理事长期间,他尊重团结各方建筑专家,继承我国古建传统,吸收国内外建筑精华,并注意结合我国现代建筑实际不断创新,推动了我国建筑学术的发展;他大力提倡建筑工作者要注重学习,从总结经验中学习,同志之间相互学习,自觉加强专业学习,在学术交流中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激励建筑工作者努力工作,把我国建成世界上最美丽、最强大的国家。从年到年,他在建工部一直工作了十年多。

在建工部时,江华同志曾推荐他去浙江省担任省委书记,杨春茂认为自己资历浅,级别不够而婉言谢绝;外交部也曾想推荐他到坦桑尼亚担任副部级大使,他也给予了谢绝。

“四清”运动期间,因刘秀峰部长挨整,杨春茂为其抱不平,几乎被打成了“刘杨集团”,建工部一百多名司局长受到牵连,几乎占干部的一半。年秋季,刘秀峰被下放到郑州砂轮厂改造,杨春茂被下放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改造。

来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以后,杨春茂担任了副厂长。他住在单身宿舍,和工人们相处得很好,工人们对他也很照顾。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杨春茂受到批斗,工资没有了,只发给少量生活费,每天到车间参加“劳动改造”。不久,化肥厂厂长因事故而殉职,杨春茂便被指定临时负责厂里的工作。他一面恢复厂里的正常生产秩序,一面对工人们讲:工厂要恢复生产,不能这样运动下去……结果,他再次受到审查,并被停止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审查,到年审查结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他终于恢复了自由,恢复了工资,可以回北京看看了。

年,万里同志恢复工作后主管北京市工交口工作,因两人同在建工部任过副部长,万里对他很熟悉。恰逢要为北京石化总厂推荐一位懂管理、懂工业的领导,万里便推荐了杨春茂。他便从吉林化肥厂调到了北京石化总厂任党委书记。为加强北京石化总厂的领导力量,在他推荐下,蒋新生、杨浚等一批同志先后调入北京石化总厂工作。

在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党委书记的岗位上,他先后工作了六年多。其间,他领导党委一班人建立健全了石化总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了总厂发展初期的各项建设,包括我国引进的第一套30万吨/年乙烯工程的建设;建起了我国第一座特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联合企业,使北京石化总厂成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对外窗口;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探索了新路,树立了典范。在杨春茂的领导下,北京石化总厂党委深入开展创建“大庆式企业”活动,抓典型,树样板,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担任北京石化总厂党委书记期间,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青年干部培养,信任并大胆使用知识分子,培养出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干部和科技干部,为北京石化总厂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人力资源基础。

后来,因在北京石化总厂归属问题上,他坚持按照北京市领导的要求反映意见,因而受到批评。接着,上级派遣的学大庆工作队进驻,杨春茂同志遂于年调离北京石化总厂。

离开北京石化总厂以后,他为没能安排适当工作而苦恼,曾找到就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万里同志对他说:我只能给你安排在安徽,要养病这里有个黄山,要工作可以做个副手。但杨春茂不愿给万里同志添麻烦。他曾找过中组部,但一段时间仍没有给他安排工作,他只得又上了半年党校。看到老干部们纷纷落实政策恢复工作,杨春茂按耐不住给胡耀邦同志写了份申诉材料。胡耀邦同志很快写了封回信:责成化工部以党组的名义为杨春茂同志写个鉴定,一定要有个明确说法。这之后,杨春茂同志被分配到北京市人大工作。

年,各省市人大机关开始设立长驻机构,杨春茂先后被选为北京市人大第八届、第九届副主任,直至年离休。在北京市担任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他积极献言献策,注重调查研究,为北京市的发展尽心竭力。

年,杨春茂同志正式补办了离休手续。离休以后,他仍始终牵挂着燕山石化的改革和发展情况,每年参加燕山石化举办的老干部咨询会,并对燕山石化的改革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和希望。

杨春茂同志先后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

杨春茂同志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公墓。

人物评价

杨春茂同志具有“关中汉子”的倔强性格。建国初期,正当满腔热情的投入经济建设,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只因对当时的直接领导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于年被排挤出鞍山。年“四清”运动时,被指认为“刘杨集团”而被下放。在吉林化肥厂的六年中,他与广大的工人同志结下终生的友情。

他不吸烟,不喝酒,由一个普通农民、青年学生成长为职业革命者。他接受党的教育,经历严酷斗争的考验,磨练成为胸怀广大、任劳任怨、耿直忠诚、同情博爱的品格。五十年代,建工部有一位老同志(孙敬文爱人)因历史问题有人提出异议。在部党组会上,他发言说:“对这样一个老同志、女同志,而且早在延安整风时做过结论,何必纠缠不休呢?”他始终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文革中他是北京市同级干部落实政策最后一人,但当他得知要去人大工作,依然是谨慎、低调,对党组织充满感激和忠诚。

六十年革命生涯,他说自己与“三山”结下不解之缘。这三山便是:平山(当年晋察冀四分区所在地)、鞍山和燕山。

家庭情况

爱人黎克:

黎克年6月生于涿州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其父亲为人正派,家境败落后将女儿过继给他人。

黎克青年时就读于保定简易师范,追求进步,渴望革命,年参加保定简易师范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年奔赴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期间,她在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边区四分区。在四分区,黎克开始从事妇救会工作,之后调到四分区组织部负责材料管理工作。青年的黎克漂亮活泼,人称“小皮球”,受到许多人的追求。工作中的相互接触和彼此了解,使杨春茂和黎克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并从相知升华到相爱。

年,杨春茂和黎克喜结连理,成为一对让人羡慕的革命夫妻。

婚事办得极简朴,炕下一桌一椅,炕上铺一床褪色黄军毯,薄薄的黄棉被,折几件衣服摞起来权当枕头。

年,他们的长女出生,但因染上天花仅十个月就夭亡了。

年11月,他们的长子出生,取名“晓明”寓意抗日战争已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的拂晓和黎明就要来临。

杨春茂同志的爱人黎克也是一生坎坷。她曾先后任鞍山市妇联主任,邮电局站、电业局长,之后一直在华北电业管理局工作。因敢于直言,年被定为右倾分子;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人揭发她污蔑江青在延安时不爱梳头、洗脸、叠被子,净往主席哪儿跑而受到批斗。年,黎克同志病逝。

影视形象

电视剧《半岛黎明》

那一缕岁月难忘却

--张继红

电视剧《半岛黎明》插曲

那一绺岁月难忘却,

我记忆中的一块铁,

我思念中的一道彩虹,

我奔腾着的一腔血。

炮火洗礼的山河,

硝烟弥漫的沟穴,

星火点燃的马灯,

恋人诀别的小街……

想忘却也难忘记,

直想到黎明前的夜。

想忘却也难忘记,

直想到黎明前的夜。

那一绺岁月难忘却,

我记忆里的一块铁,

我思念中的一道彩虹,

我奔腾着的一腔血。

回忆潜入了梦河,

浪花热烈的跳跃,

我看到了那欢乐的炮火,

轰塌了吃人的世界……

想忘却也难忘记,

直想到满天繁星夜。

想忘却也难忘记,

直想到满天繁星夜。

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杨春茂(.7.3—.9.18)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高门村人。农民家庭出身。

年2月,杨春茂由地下党支部负责人王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华县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年在延安抗大及陕北公学学习并参加学员支部工作。后分配到晋察冀边区组织部任干事。

年4月任中共晋察冀第四特别区委员会常委、组织部部长。

年1月至年1月任中共北岳区第四地方委员会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

年回延安,进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习。

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工作。

年11月至年2月任中共本溪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本溪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年2月至4月任中共本溪市委书记兼本溪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曾担任本溪钢铁公司党委书记。5月任中共辽东省第三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同月至7月任中共辽宁省第三地委副书记。

同年6月至年7月任中共辽南省第一地委书记、辽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

年12月至年7月任中共辽南省委委员、代理组织部部长。

年2月至6月兼任中共鞍山市委书记。同年兼任鞍山工业专门学校(辽宁科技大学前身)校长。

年8月至年9月兼任辽宁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8月至12月任中共辽宁省第一地方委员会书记。同年12月至年4月任中共鞍山市委书记兼鞍山钢铁公司监委书记。

年5月至9月任中共鞍山市书记。6月至9月任中共鞍山市委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到北京马列学院学习。

年调建筑工程部工作。

年6月至年9月任副部长。

年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厂党委书记兼厂长。

年7月至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国防工业第二办公室副主任。

年5月至年12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国防工业第二办公室主任。

年12月至年3月任北京市第七、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主任。

年4月至年4月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第九届中国建筑学会顾问。

杨春茂青少年时代

杨春茂同志年6月出生在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东高门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家有微田数亩,兄弟三人,姊妹两个,靠父母务农勉强维持温饱。

父亲杨庭献因有些文化,故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兼作私塾先生。韩城是汉司马迁出生地,“有司马故里”之称,自古有崇尚文化的传统。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可见当地文化底蕴之深厚。

父亲杨庭献因做过私塾先生,所以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文化教育,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仍节衣缩食想尽办法让孩子读书。杨春茂原名杨万新,后改名为杨春茂,在弟兄中排行第二。

时值日本入侵东北,国民党政府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杨庭献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读一些书,多有一些文化。

杨庭献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依靠着几亩薄田供给着孩子的未来,能有这样的意识实在是位了不起的父亲。为了供给孩子上学,几乎变卖了所有的东西,节衣缩食,杨庭献无法吃饱穿暖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让杨春茂在本村读完私塾,并再次凑钱送他就读于华县咸林中学。华县咸林中学,由著名教育家杨松轩先生创办于年,原名私立咸林中学校,年更名为华县私立咸林学校,年更名为私立咸林初级中学校,年更名为私立咸林中学校。咸林中学是二十世纪初“教育救国”思想的产物。咸林中学不但在陕东地区领风气之先,在陕西也居各校之前,因而获得“陕东最高学府”之誉,成为陕西最早确定的“重点中学”。咸林中学还是陕西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基地。魏野畴、王复生、王懋廷、陈述善、姬德邻、严少儒、赵秉毅、关中哲等共产党员就是在这里传播马列,改革教育,引导一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杨春茂正在在那个时期受到的马列主义的熏陶。

杨春茂的哥哥在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当兵,弟弟和两个妹妹则一直在家务农。在读书期间,因家境困难,杨春茂经常上顿不接下顿,伙食也只能凑合着吃,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学习热情。在校学习期间,杨春茂成绩优异,为了尽量为家中减少负担,减轻压力,每在农忙时他常常要往返几十里从学校赶回家收割当季的粮食。虽然在吃上很艰苦,身体羸弱,但为了减少家里的负担,主动担当起割草砍柴等重活累活,在年少时就练就了超常的臂力,一直到了晚年,杨春茂特别喜欢与自己的老朋友们“掰腕子”,并且很少遇到对手。

年仲夏,杨春茂以优异的成绩领到了初中毕业文凭。毕业之初,他想先到西安找个事情干,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可是在西安逗留多日也未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年5月,杜衡由西安返回照金根据地,拒不接受刘志丹等同志的劝阻,强令红二团尽快南渡渭河。此时,他把南下渭华的“政治意义和四大有利条件”早已抛之于脑后,那些夸夸其谈的理论和政治口号是说给别人听并要别人去做的,而他自己却在临战之前当了逃兵。身为陕西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杜衡,掌握着陕西党组织的核心机密,他曾担任过陕西省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被捕之前是红26军政委兼红二团政委。杜衡被捕后的第二天,就供出了西安市委机关甜水井48号。西安地下党组织接连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破坏,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被捕入狱。

杨春茂青年时期就有着积极的进步思想,做事情遵循着自己的理想和原则。尽管生活困窘,但依然没有打败自己坚持的信仰。由于实在没钱买饭充饥,杨春茂已经头晕眼花,无力支撑。路过一个烧饼摊时,不慎跌倒,看到有食物落地,便拿起,正在此时却被国民党特务抓起来,强硬投入牢中。

于此同时,有人依据杨春茂在学校的进步表现而告发他是共产党,国民党当局便以行刑陪绑——即陪死囚犯假枪毙加以处罚。突然的厄运,无理的遭遇,更加坚定了他加入共产党的决心。

杨春茂被捕的消息传到了家乡父亲杨庭献的耳中。杨庭献得知情况后,奔往西安,急得四处托人说情,杨庭献的好友苏资深先生依托在西安的地缘关系,多方营救,再加上反动当局没有确切的人证物证,杨春茂才得以出狱。这件事情发生后,杨春茂的家人劝他迅速离开西安,不要久留,以免反动当局有牵扯他进入监狱。在杨虎武部队的杨春茂哥哥便让他到长安和蓝田县交界的一个村子找熟人借了25元现洋,到咸林中学高中部继续深入学习了。

严峻的现实和切身体会,使杨春茂加深了对国民党的认识和仇恨,在他在咸林中学高中部开始秘密接触共产党组织。年2月,杨春茂由地下党支部负责人王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杨春茂要求进步,信念坚定,没有经过预备期便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年7月,王筠和中共中央创办陕北公学栒邑分校党委书记申力生、杨春茂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咸林中学党支部,随后发展了一批党员。接着,又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团结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同学,引导他们参加党所领导的活动和斗争。他们经常接近并支持学校中进步教师袁禾森、毕时生先生,一起谈论学校存在的弊端,研讨改革的设想,团结进步师生员工同压制、迫害学生的学校反动负责人开展斗争,不断扩大进步影响。

在较短的时间里,咸林中学党的组织不断发展,革命的进步思想越来越活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