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理论认为:
来自原生家庭的沟通对孩子有着终身的影响。如果孩子的依附类型是安全的,那么他们长大后会更加自信地去沟通,发展出更强的亲密感,在与家人、朋友、同事和伴侣的相处上都能维持有效的关系;不安全依附关系在成人后也会对建立的新关系感到不安和焦虑。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01
人生就像是牌局,有的人拿到了一副好牌,却过不好这一生;有的人,拿着一副烂牌,却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塔拉韦斯特弗,是一个年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大山女孩,一出生就拿到了一副烂牌。
塔拉17岁之前没有上过学,她的童年在父亲吉恩的废料厂度过,那里有起重机的轰鸣声和堆成山的废铜烂铁,震耳欲聋,脏乱不堪。
父亲吉恩是一名摩门教教徒和躁郁症患者,他要求孩子们:不上学、不就医、绝对服从。
17岁的塔拉,对一眼可以看到底的人生产生了怀疑,在哥哥泰勒的引导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在家自学,考上了著名的杨百翰大学。
从此,塔拉的人生彻底改变。经过深造,她成为剑桥大学思想史博士和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她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涅槃重生。
每个人都有两种人生,一种是经历着的人生,一种是思考中的人生。
她于年出版的处女作《你当像鸟儿飞往你的山》,向我们呈现了她逃离、转变、挣扎、蜕变的心路历程。
作品一经问世,就得到比尔盖茨的特别推荐,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80周。
比尔盖茨在推荐语中写到: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儿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一个好的故事让你无法对现实充耳不闻,无论我们身处困境还是浮躁焦虑,塔拉的故事都会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02
逃离,因为最糟糕的不是痛苦,而是痛苦之中的麻木
父亲吉恩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偏执狂,他的决定就是真理。
孩子们不许去上学,有病了不去就医。即使出了车祸、医院,因为他认为生死掌握在上帝手中,疼痛是上帝的奖赏。
塔拉9岁时,终于有了出生证明。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母亲也说不明白她的生日是哪一天,或许连她的年龄都是糊涂的。
她穿着满是污渍和破洞的衣服,不讲卫生,父母对她的卫生教育仅仅是如厕后不要“尿在手上”。
塔拉10岁时成了废料场的勤杂工,整天面对的是堆成山一样的废料残骸:
泄漏的汽车电池、缠绕的铜线、废弃的变速器、生锈的铁皮……没有尽头、没有形状,乱作一团。
废料场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危险。塔拉每天目睹哥哥们身上被割破、压烂、烧伤的情形,恐惧如影随形。幼小的塔拉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
一次,为了快点完成工作,父亲吉恩让塔拉跳进挂车,整理废料,等装废料的箱子与挂车齐平的时候,塔拉就可以爬出去,沿着挂车壁爬,然后待在驾驶室顶上。
吉恩把废品和塔拉一起倒进挂车。一根带刺的铁扎进塔拉的小腿。随着挂车的起起落落,没有抓握点的塔拉撞上挂车壁,她重重地摔到了坚硬的地面上。
父亲为塔拉检查流血的伤口,他的眼中有些许的同情和没有完成工作的失望。对父亲失望的塔拉一瘸一拐自己回家。
沙粒不可计数,叠压成沉淀物,然后成为压在塔拉心底厚重的岩石。塔拉不甘心就这样过一生,藏在心底的念头再次萌发:
我要上学!!!
03
转变,在裂缝中寻找生命的微光
塔拉之所以下定决心,是因为哥哥泰勒。面对父亲的强势,哥哥泰勒成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泰勒喜欢读书、喜欢安静、喜欢把自己的物品整理的干干净净,喜欢听“肖邦”和“莫扎特”。
说话口吃的泰勒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在别人大声争吵的时候,他自学代数、三角学和微积分,抓住一切工作的间隙学习。
他敢于和父亲对抗,离开了大山,走进了大学。
泰勒的离去让塔拉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对思考者人生为喜剧,对麻木者人生为悲剧。
塔拉没有麻木沉沦,在塔拉心中,一种全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如同门口的大山,漫山遍野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命运给予了塔拉一手烂牌,也没有忘记给她奖赏。而这奖赏,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受泰勒的影响,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她开争分夺秒,学习阅读、几何和代数。
塔拉的阅读能力很弱,连基本的语法都没有学过,代数和几何学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塔拉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杨百翰大学。
塔拉说:曾经我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直到有一天我逃离大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04
挣扎,因为见过阳光,所以我想逃离黑暗
塔拉过上了另外一种生活,但是她真的逃离了自己的家庭吗?身体逃离,精神控制却渗入骨髓。
武志红说:大多数人痛苦的根源,在于自我尚未形成。人生最难的是什么?是对自我的颠覆,有些东西是刻在基因里。
塔拉的身体里有两个自己,一个满腹学识的自己,一个是留在童年的自己。
这两个自己在她的心里撕扯着,过往的种种在她的心头浮现。
父亲不顾她的安危,一次次将她推向咆哮着几乎要将脑袋割下来的轧钢剪刀。
塔拉的另一个哥哥肖恩有暴力倾向,只因为塔拉没有服从他的命令,她就把塔拉按在地上毒打,塔拉不屈从,肖恩就把她的头按进家里肮脏的马桶。
看见塔拉化妆,掐着她的脖子大声咒骂她为“妓女”。
令人难过的是,时间长了,塔拉变得麻木了,她劝服自己,哥哥的行为是“正常的”,只有屈服,才能避免更多的暴力。
母亲看到了哥哥的暴力,却假装看不见。家庭本来是最温暖的地方,却带给了塔拉无尽的伤痛。
家里的子女都被一连串的虐待、控制牢牢束缚,这是一种扭曲的家庭观念。哥哥肖恩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
父亲和母亲袒护哥哥肖恩,认为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塔拉成为一个“正常人“,他们眼中的“正常人”。
塔拉的精神世界开始坍塌,她患上了严重的恐慌症,整夜失眠,或者在梦游中跑到街上大喊大叫。她头痛不已,磨牙,皮肤严重受损。她无心学习,博士学位岌岌可危。
那些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往往需要一辈子去消化。
但是有人不甘心就此成为命运的囚徒,哪怕前路艰险,困难重重。
05
蜕变,在裂缝的微光中涅槃人生
塔拉决定接受心理治疗,当她能够平静下来后,她重新阅读了休谟、卢梭、史密斯、戈德温和穆勒的著作,她终于释怀,接受了童年的种种。
塔拉对自己的家庭有了重新的定位和认识。她开始试着去解开这其中的谜团:当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与他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发生冲突时,他应该怎么办?
塔拉试着把自己的研究写成论文,论文得到了导师的赞赏,她成为剑桥大学的博士。
塔拉强大到可以和整个世界抗衡,心底却变得无比柔软。她回到了大山,回到了家庭,选择和解。
塔拉回忆起生活中一些温暖的瞬间,她觉得父母是爱她的,只是不懂得如何去爱。爱像一把利刃,伤害了自己最亲的人。
无论过去如何,都应该被深埋于地下,让它在泥土中腐烂。
塔拉开始了新的生活,她成了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坚定的自我选择者。
而哥哥肖恩,不懂得觉醒和改变,大山上,伤害还在继续。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如何曲折,终将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命运给予的烂牌,塔拉重塑自己,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