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翻开40年前的苏州地区版图,或许都不会找到“永联村”3个字。这个现今有“华夏第一钢村”之称的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人口三四百,人均年分配68元的贫困小村。
40多年来,永联村经历了以工兴村、轧钢富村、并队扩村、炼钢强村等阶段,综合实力逐渐在苏南地区众多行政村中排到了前列。数据显示,年,该村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1.84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了6万元。
从几百人的小村庄到上万人的“旗舰村”,永联村背后的强劲发展动能是什么?
从空中俯瞰永联村
“苏南模式”的永联实践,从乡镇企业到老百姓“摇钱树”
在外界看来,永联村的发展实践是“苏南模式”的典型之一,这一模式的示范效应曾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惠及全国农村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转变。
“苏南模式”是学术界对江苏苏、锡、常地区自年代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径的概括总结,它反映了在大中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迅速发展,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的现象。也因此,伴随乡镇企业崛起的苏南农村小城镇化,构成了“苏南模式”城市化的最初实践。
对永联村来说,这个“乡镇企业”就是永钢集团的前身。资料显示,永联村于年自筹30万元办起轧钢厂,作出了“以工兴村”的尝试;次年,该轧钢厂产值即突破万元,净利润近万元,永联村由此跨入全县10个富裕村之列。年,永钢集团组建成立,实现了从村办企业到现代企业的转型,并在此后3年间成长为全国黑色金属加工企业前三甲。
江苏省级智能示范车间——永钢集团电炉大棒车间
“永钢集团是永联村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永联村拥有永钢集团25%的股份。”永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吴耀芳回忆说,永钢在两次企业转制过程中,动员集团班子成员把部分个人股份“让”给村集体,集团资产变成了集体资产,农村居民纷纷成了企业股东。“如今这25%的股份,使村集体资产每年增值超过2亿元,村民每人每年可分红1万元还多,可以说是永联老百姓的一棵‘常青树’、‘摇钱树’。”
永联村党委相关负责人说:“这25%股权,不仅使村与企之间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还让‘村企合一’成为了永联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石,本村村民能够充分参与富裕的进程,共享富裕的成果。”
重工产业如何践行“双碳”目标?永钢“花园工厂”给出答案
走进永钢集团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令人意外的是,这里更像一座“花园”——大片绿植包围着的厂房,规划整齐得如方格般排列,提升了产业园的“生态浓度”,一改以往钢铁工厂灰尘飞扬、铁锈遍地的印象。
据介绍,该产业园内的鱼池、岗亭、生态公厕,均是二次利用工厂生产过程排出的钢渣,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而成。资料显示,目前永钢集团正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发力,打造固废利用智能工厂,延伸重工产业,建设“钢铁文化园”、绿色建材全产业链生产服务产业园。
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冶金尘泥资源化处理项目
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相关负责人说道,为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永钢设立了“双碳”管理机构,建立起碳排放监测系统和碳排放管理办法及体系,按照国家和行业要求,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范围、相关标准、发展体系进行研究和跟踪,继而通过利用废钢资源降低工序能耗,减少碳排放。
在对准“国标”进行工厂环保治理的同时,永钢集团也没把“民标”落下,优质的绿色产品为永钢集团的品牌收获了广泛认可,此前5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钢铁工业品牌质量发展大会上,永钢集团获得“绿色低碳优秀品牌”荣誉称号。
今年4月,由永钢开发的20辆电动重卡在苏州地区率先投用,以替代原先的重型柴油车,进行厂区与码头间的短途货物运输。“这批电动重卡具有周转快、效率高、装卸环节少的优势。”相关技术人员介绍,“20辆电动重卡预计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约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吨,相当于中和掉辆私家车排放的二氧化碳。”
适时而变,永钢为传统钢铁产业转型破题
“传统钢铁产业是重周期的产业,市场波动性较大。如何跳出周期性,是我们下一步发展思考的重点。”永钢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吴毅表示。
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企业的产能不再增加,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对此,永钢集团确定了产品“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对生产车间、企业运营管理模式进行全面优化,驱动企业向“高品质钢铁材料服务商”转型。
在永钢的一处车间信息化中心可以看到,车间巡检情景通过可视化技术模拟呈现在大屏幕上,重点设备的运行状况、环保检测等信息,以曲线图、仪表盘、柱状图等形式实时动态变化。据该车间信息化主管介绍:“设备技术指标和运行参数都可以嫁接到BIM三维建模技术模型里,代替人工现场巡检,并通过‘远程大脑’一键实现生产调度,对于后期设备的生产管控非常有效。”
转底炉车间控制中心
目前,永钢集团已经搭建起数字控制系统,拥有电炉大棒、高速线材、炼铁和炼钢等4个江苏省级智能车间。一系列智能工厂建设技术如数字化点巡检、人员位置管理系统、物联网智能化用电等,以及工厂数字化交付、智能化装备与生产线、成品自动发货系统等智能工厂管理办法,正在全方位构建起永钢集团的数字管理体系。
此外,资料显示,近年来永钢集团在非钢产业频繁进行“大手笔”布局,包括打造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PC装配式建筑构件项目;依托永钢投融布局金融投资板块;构建营业收入达亿元至亿元的大宗商品贸易平台等。
“这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国内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吴耀芳说,未来永钢将始终把做精做优钢铁主业作为企业发展中心任务,在此基础上拉长产业链,适度发展非钢产业,“双轮驱动”加速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综合型企业集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