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双一流名单正式出炉,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双一流”时代。我国高校的奋斗目标也变成了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不同于工程和工程,“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建设原则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因此,打破了身份固化的工程的“双一流”工程竞争更加激烈。对于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不进是退步,慢进也是退步。
太原理工大学而根据各大双一流高校公布的建设方案可知,各高校将在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显然,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任务。因为教师是办学的主体之一,更是培养一流人才,进行一流的科学研究的主体。
院士作为我国科研体系中的最高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其数量和质量往往决定一所高校的师资队伍实力。太原理工大学作为山西唯一一所双一流高校,是山西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在入选双一流之前,太原理工大学长期只有谢克昌教授一位院士。但在入选双一流之后的短短三年间,太原理工大学已新增四位全职院士。现已形成了由五位院士领衔,数十位国家级人才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太原理工大学自主培育的两位院士
年12月,太原科技大学副校长黄庆学教授出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从太原科技大学副校长到高校太原理工大学校长,这样的任命多少有一些不寻常。而山西之所以这样安排,除了黄教授杰出的领导能力外,还考虑到黄庆学教授强大的学术影响力。
黄庆学教授自燕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一直在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工作。他长期从事大型轧钢设备设计方法研究、技术开发及工程化工作,先后牵头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多项。因此,黄庆学教授自年起便手握三项国家级科技奖,是院士的有力竞争者。年,黄庆学教授便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效候选人。
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院士因此,在调任太原理工大学后的年,黄庆学教授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当选的第二位全职院士。也是太原理工大学入选双一流后当选的首位全职院士。为此,山西及太原理工大学还特意在机场为黄庆学教授举办了欢迎仪式,高度评价黄教授当选院士的重要意义。
无独有偶的是,在年的院士增选中,太原理工大学赵阳升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实现太原理工大学建校以来的历史性突破。巧合的是,赵阳升教授虽然是太原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却是由太原科技大学委派培养。因此,太原理工大学的两位自主培养的院士都与太原科技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太原理工大学赵阳升院士加大引进力度,强力引进两位院士
年,年满60周岁的金智新院士不再担任山西焦煤集团总经理。太原理工大学闻风而动,聘任与学校一直有合作关系的金院士为太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金智新院士作为国内煤炭领域的管理专家,与太原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高度贴合。这也意味着,太原理工大学的全职院士人数达到了四位。
金智新院士而在郑强教授自浙江大学北上入晋担任太原理工大学书记后,便开始以更大的力度引育顶级人才。郑强教授入晋不到半年,便聘请C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为学校的特聘教授,并聘请其为太原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名誉院长。而在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黄庆学校长便宣布学校已经建成了由五位院士领衔的师资队伍,这意味着吴光辉院士将在太原理工大学争创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
争创一流大学,提档升级,太原理工大学如何做到?
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内,太原理工大学各项办学指标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些指标已稳居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前列。因此,太原理工大学已然具备向一流大学冲击的基础。太原理工大学也在郑强入晋后适时提出创建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那么太原理工大学成功的要素又是什么呢?
太原理工大学书记郑强教授首先,山西全省上下全力支持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在内的三所高校“双一流”建设。不仅从清华北大和浙大等顶尖名校引进校领导,刷新治校理念。而且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还获得了C9高校的对口支援帮扶。此外,太原理工大学等校还得到了山西相当可观的“双一流”建设资金的支持。
其次,太原理工大学上下同欲,从书记校长到普通师生员工都凝聚起了强大的斗志。如近期召开的太原理工大学发展大会便是凝聚共识的一次大会,这次会议进一步增强了对学校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
太原理工大学再次,太原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涵盖了山西的支柱性产业,服务地方能力取得了很大的提升。
最后,山西目前还没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太原理工大学有望在政策利好下提前跻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您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评论!
如果喜欢,一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