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常州12月21日消息(记者郑楚豫通讯员常景轩)“这份荣誉属于我,更属于我们企业,属于全公司所有工友,感谢公司为员工搭建发展与成长的平台,我将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近日,江苏江南精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酸轧车间轧机作业长朱仲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农民工”时这样说道。
朱仲华与同事讨论技术问题(央广网发许亦皎摄)
从技术“白丁”到企业骨干
走进江苏江南精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酸轧车间,轧机作业的声音此起彼伏,这里,便是朱仲华每天工作的地方。年,朱仲华出生在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梁家桥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
年,朱仲华进入江苏江南精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学习轧机操作。一般人学会轧机操作,需要2~3年时间,而朱仲华只用了1年时间,就成为主操人员。“他是我带过的最能吃苦的徒弟,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刨根问底。”车间主任翁志江说。
15年的时间,轧机成了朱仲华朝夕相对的“小伙伴”。“万事勤为先”是他的工作准则,即使是深夜,只要工作有需要,他都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年,凭着出色的表现,朱仲华被提拔为车间班长,负责车间一个班次的生产组织、人员调配、指标执行、安全检查和故障排除等工作。年,他又成功升级为轧机作业长。
“我与仲华一起工作15年了,一旦发现故障,只要他到现场一看,操作几下,便能很快知道故障出现在哪里,是我们心目中的大神。”说起朱仲华,工友王仁欣竖起了大拇指。
朱仲华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央广网发许亦皎摄)
以技改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年,企业提出降本增效的目标任务。在这条路上,朱仲华和团队从细微处入手,努力提高企业效益。作为最早涉猎“白色家电”的民营企业,面对家电厂客户提出的技术要求,朱仲华没有退却。对于生产过程中,家电板出现凸点凹坑只能报废的问题,他潜下心来钻研,在生产线一待就是5个月。通过耐心揣摩,他大胆猜想:是否可以通过增加轧机出入口的张力,保证带钢的稳定性来改善这个问题。但增加多少张力,却是一个未知数。无数个日夜,他不断试错,一次次从头开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齐心协力研究出了机组重卷返修功能,大大提高了机组合格率,使机组产能从吨/月一下提高到1.3万吨/月。
15年来,朱仲华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对轧钢工作的热爱,多次获得公司岗位能手、先进个人等荣誉。在工作过程中,他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把他所学到的技巧一一传授给其他同事,带出了一支有梯队性、有战斗力的机组生产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