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奋斗着、幸福着……当大多数人享受假日闲暇时,总有一些人放弃休息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用忙碌的身影保证了大多数人假日的安心,也在劳动奋斗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他们是平凡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是无私奉献的劳模,他们是劳动节的主角!虽然他们不需要鲜花,也不期待掌声,但值得我们投以敬意的目光。这个“五一”小长假,本报记者“跟踪”了三组劳动模范、先进工人集体的日常工作,近距离感受劳动者的忙碌与幸福,向劳模致敬,为劳动喝彩!
加班加点检修忙,全力保障居民用气安全
人物:华啸震、严凯
无锡华润燃气客服部安检员
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昨天是“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对无锡华润燃气客服部的安检员来说,却比平日更忙了。平时因为不少居民要上班,家里没人,只有在节假日,安检员才能碰到户主完成检修。当天,记者跟随客服部民用安检组的华啸震和严凯走入居民家中,目睹了检修员辛苦工作的全过程。
近日,无锡华润燃气客服部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安检、装表、抄表等一线员工深受鼓舞,在“五一”期间加班加点,每天有近百名安检员上门服务。昨天9时40分许,记者跟着安检员从无锡华润燃气金石东路客服中心出发,来到稻香新村号的还成鸿老伯家里检修燃气器具(上图)。
现场看到,厨房间比较狭小,作业空间有限,华啸震和严凯从工具箱里拿出检漏仪等工具进行检测,检查引入管、阀门、室内燃气管道、附属安全装置、连接方式及燃气燃烧器具等多个部位和项目,每一步检查都一丝不苟。检查和维修用了近30分钟,经过全面检查,发现燃气软管已经老化,需要更换新的燃气管。等到一根崭新的不锈钢波纹管替代了原来的软管、成功点火后,检修宣告完毕,此时严凯已经满脸是汗,蓝色的工作制服出现了成片的汗渍。一旁的华啸震告诉记者,近年来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与软管的老化、脱落有关,与普通软管相比,不锈钢波纹管材质更好,耐腐蚀、防静电、防老鼠咬、耐用性好,换上了这种管子,用户的用气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这两天,趁着放假住户家里有人,检修员抓紧时间到居民家中检修。“每天早晨5时起床,6时出发开始工作,往往要到晚上10时多才能收工回家。工具箱里除了检漏仪,还有螺丝刀、扳手、查漏壶、手电筒等,加起来重20多斤,不少老新村没有电梯,有时爬到6楼还没干活就已出了一身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搞检修也要发扬工匠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严凯说,上门安检时,有些居民会以为是来推销的人员而拒绝开门,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亮出工作证,耐心向居民解释,直到用户理解配合为止。(安宇图文报道)
追求卓越女工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人物:张洁清
无锡光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
年无锡市劳模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阳光明媚,洛社镇无锡光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机器轰隆作响,叉车进出有序,多亩面积的厂区与往常一样显得热闹又忙碌。
7时20分,技术质量部办公室里,刚获评市劳模的张洁清正主持着晨会。“张部长,印铁质检员紧缺,要加紧招聘!”“张部长,热轧卷宽度不够,要和供货钢厂换货!”……部门同事抛出的一个个问题被她有条不紊地记录在案。
张洁清,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经过四次择业辗转到了这家钢板生产企业。作为技术骨干,恰逢知天命之年的张洁清已获得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同事们对她很是信服。
8时,会毕。张洁清戴上安全帽来到热处理车间,与工友们交流情况(上图)。地面上,一卷卷退火后的冷轧钢卷依次码开。一旁,一台“新式武器”正在试用,张洁清介绍:“这是氢气回收装置,氢气作为钢卷退火时的保护气体,用量极大,回收设备上马后可以节约85%左右。”
向工友询问了试用情况,张洁清又转身来到最后一跨厂房检查新开工项目。车间内一条从日本引进的食品级覆膜生产线,足有3层楼高。“这是投资万元的‘镇厂重器’,产品转型升级全靠它了。”张洁清边走边说,可惜的是膜的原料配方还被日本垄断,成本极高。“膜的配方一定要研究出来!”吃过饭,追求卓越的女工匠回到办公室,对照化学方程式,开始自学制膜配方。
谈到制造业工匠该如何提升水平,张洁清说起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年企业产能扩大,镀锡板淬水工艺用水量猛增,水费飙至每月10万元。“这样可不行,必须从技术上加以改进!”面对公司负责人的要求,张洁清愣是站在℃的钢带前反复测试。两个月后,淬水工艺得到改进,水费一下子降至3万元。自来水公司还以为企业“偷水”,先后换了两只水表才相信。
下午5时30分,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张洁清整理了一下桌子说,“如果明天单位有需要,我还会来加班。”(顾庆赟图文报道)
看完几十个病号,他才抽空看眼女儿照片
人物:赵新
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
年无锡市劳模
昨晨7时不到,市二院耳鼻喉科副主任赵新匆匆走出家门,这天轮到他值班出诊。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也早早地起来了,兴趣班安排拓展活动去常州。得知爸爸没法送自己,小赵略有些丧气,但仍打起精神与赵新告别,父亲无法陪伴的日子,孩子已经习惯,曾经有两年父亲还远驻在非洲。小赵心里明白,爸爸不在自己身边,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赵新这天的门诊在新的东院,人流量相对市中心的老院区要少些,但上午10时不到,赵新也已经看了30多个病号。“换了平常在老院区,一天要看个号,今天算是轻松的啦。”虽然忙了半天一口水都没空喝,赵新还是乐呵呵地回答记者的询问。
耳鼻喉科的病人老老少少都有,老年人听力不好得扯着嗓子问诊,中年人脾气急要耐心解释,幼儿看病不懂配合还得哄一哄(上图),几乎每看一个病号赵新都要完成一次“角色转换”。多年来,赵新早已练就一套平心静气“内功大法”,对每个患者都是和颜悦色,偶尔还会和病人开两句玩笑。
赵新说,每个来看病的人,心里都特别焦急,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会看毛病还要会看“心病”,首先就要通过自己的态度把病人的焦虑缓和下来。
从业十七年,赵新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节假日在门诊上度过了。对他来说,节假日出诊是医生的基本职业要求之一,更困难的任务他都曾经历过。去年6月,结束援非任务的赵新回到无锡,此前的两年,他带着8名医疗队员在桑给巴尔奔巴岛上度过,在当地一所医院,靠着简陋的设备和队友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回锡后,自觉错过孩子成长宝贵时光的赵新对女儿分外疼爱,但医生的职业要求让他很难做到“多一点陪伴”。昨天12时许,台上的最后一本病例被取走,看完近50个病号的赵新终于有空拿出手机,翻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