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这里读懂湖南人”——“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湖南行主题采访活动在长沙县许光达故居启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来自20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深入湖南多地,从城市到乡镇,再到田野。在他们面前,一个五彩斑斓富有活力的湖湘画卷徐徐展开。
红:革命精神在这里传承
“在这里读懂湖南人”——“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采访活动的主题就明示这是一次触及心灵的“红色之旅”。
活动在长沙县许光达故居启动后,采访团一路向南,走访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株洲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中国第一家标语专题博物馆——红军标语博物馆。在伟人故里韶山,采访团从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陈列展中感受奋斗的精神力量。路线向西,在安化县《永远的传唱——毛泽东与安化》红色文化主题馆听讲解员口述青年毛泽东不带分文考察安化的故事。进入郴州,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第一军规广场等红色景点一一展示湖南的红色基因。
采访团走访“半条被子”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在湖南这片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为名片上最显眼的底色。
韶山市通过优化旅游环境,提升研学游质量,年共接待游客多万人次,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文旅产业逐步复苏态势向好。
汝城县沙洲村,虽然夏日炎炎,但游客仍然摩肩接踵。村民朱华中抓住红色旅游发展机遇,将自家房子改建为瑶族特色民宿,一年下来房间供不应求。
“正是有了革命先烈们当年的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先辈,感谢共产党!”朱华中老人面对记者的采访激动不已。最朴素的表达、最真情的流露,红色如今是这片土地最大的特色,更是最宝贵的财富。
蓝:创新精神在这里发扬
湖南不仅赓续着传统,更在不断创新中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采访团走过的每一座座英雄之城,其实也是一座座创新之城。在这里,他们不仅感受着传统产业的新变化,更为湖南新技术、新领域的不断开拓所惊叹。
会养猪,会读书的宁乡人,近年来通过打好“功能组合、资源整合、企业聚合、力量融合”的工业发展“组合拳”,将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建为全国工业百强县。到年,宁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1%。
安化茶厂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机器人。
古城安化,讲究沉淀出精品、慢工出细活的黑茶产业,如今也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机器人,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黑茶产品的清洁化和产品质量标准化。
老牌国企华菱湘钢,传统的轧钢车间,由于“新员工”5G的加入,实现了板坯位置和角度的自动识别,以及板坯的自动旋转,以前需要20人完成的工作,如今只要6人远程操控就能完成。
还有山河智能从10余人的创始团队,从单一的液压静力压桩机,发展到工程装备、特种装备、航空装备三大智能制造业务板块……
吃得苦、霸得蛮,这是刻在湖南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如今,这些元素反映在湖南在打造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方方面面,也让湖南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绿:温馨家园在这里拥有
通过连续开展湘江治理与保护“一号工程”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等一系列举措,到年,湖南成功实现“气质”好、水体清、岸上绿。在一江一湖四水的照映下,三湘大地天生丽质。
此次采访过程中,采访团就切身感受了湖南生态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工作丰收的喜悦。
在宜章县梅田镇,这里过去因煤而富,也因煤而穷。资源的逐渐枯竭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度让这里的村民思想上转不过弯,坐、等、看导致坐吃山空。摆脱资源依赖,大力开展矿山整治与复绿。如今的梅田镇,果树成荫,黄桃、奈李、金银花等特色水果与中药材远近闻名,成功实现“黑色经济”转向“绿色经济”。
地处梅山深处的安化县仙溪镇,立足当地特色梅山文化与自然景观、红色文化,一个多亩的荒山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梅山文化主题公园,周边多户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月月有收入、年年有分红。
火红的辣椒带来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在汝城县大坪镇,依托当地优秀的生态环境资源与气候优势,一个万亩辣椒产业带逐步形成。当地蔬菜种植户谢浩良告诉记者,以往赶集吆喝大半天还卖不完一三轮车的辣椒,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客商开着大货车来田间求购,收入短短几年翻了好几番。
生态名片擦亮,产业品牌打响,乡村振兴亦有新作为。
网络媒体的一次集中采访并不足以观察到湖南的全貌,但仍然可以管中窥豹。从这里看懂湖南人,我们看到了湖南人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以忠诚和担当书写传奇,也看到了新时代不忘传承历史与开拓进取,更看到了湖湘大地上为美好新生活的不断奋斗。五彩缤纷的湖南,这里如此多娇。
来源:红网作者:杨朝文、王进文、陈杰编辑:张立
来源:红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