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细心的小伙伴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日常生活中乃至国家建设的大工程,都有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钢筋,它有着多种多样的类型,有着抗压抗拉,改善建筑结构等作用,能够支撑起整个工程,可以说,是建筑灵魂的凝聚,而这些钢筋,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难道是一开始就生产出这样长条圆柱型的样子?
其实不然,早在年,随着钢铁生产量的大增,手工锤炼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一个叫做考特的英国人发明了水力驱动的压力加工机械——轧钢机,为大批量生产钢材奠定了基础,而这种技术经过不断地发展,到了现在,也是越来越完善。我们可以将视角移到轧钢厂,热轧工艺的详情画面会就此展开,大批量的板坯,其中以连铸为主,用通俗的语言来形容,真的如同手臂一般的粗壮,会被机器将它们一起夹起,然后就经过一个像熔炉一样的加热炉,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真钢自然也是丝毫不惧,炙热的钢柱变的通红,甚至还有火花迸溅。
带着高温的这些钢柱,不会被立即降温,但是会用高压水流来冲洗,保证其表面的光滑,紧接着,最关键的一环节就要到来了,这些钢柱会被塞进一台台的轧钢机中,从头到尾开始撕扯,依旧泛着红光的钢柱就这样变的越来越长,而它的横截面也自然变小了,变的又高又瘦,粗轧之后再精轧,才使得他们变成冒着红光的钢筋模样。
最后就可以等待这些钢筋的逐渐冷却,慢慢成型,之所以称为热轧,也是因为正是在加热过程中进行加工处理,而热轧出的这些钢筋因此有着可塑性高,韧性好等特点,日常生活中的焊接也是比较容易,虽然强度有所不足,但是足以满足我们的使用了。一根根钢筋看似很平常,实则经历了矿石提炼到锤炼成坯直至热轧成型等等的步骤,甚至还有着后续的加工处理,不得不说,每一个物品背后,都有着无数的劳动人民留下的汗水,再环顾看下四周的高楼大厦,莫不是有些感动?
而且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重工业水平也在稳步提高,这些钢筋就是基石,有了它们的支撑,必定会迎来我国重工业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