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年前的轧钢机,重庆十里钢城的故事

中科白癜风专家国庆会诊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416.html

“淡云微雨访重钢,钢水奔流赛两江。憾不钢花歌舞夜,高楼同听巧姑娘。”年,国歌词作者田汉和夫人安娥来到重庆大渡口的钢花影剧院,题写了这首当时在重钢见闻的诗句。在老照片里,大渡口李子林一带曾经巍然矗立着高炉铁塔,铁水钢花奔流不息,印证了诗句里的场景。

当年如火如荼的十里钢城

北有鞍钢、南有重钢

武汉姑娘一家都是钢铁职工

随着重钢搬迁,原有的厂房也逐渐拆除只剩下支架

1月27日,中国科协调宣部公布“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重庆钢厂的50年代炼钢厂房、大型轧钢厂房以及钢花影剧院、HP双缸卧式蒸汽机等诸多遗存设施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重庆钢厂(现重钢集团)的前身为近代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汉阳铁厂;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生产了全国大后方钢铁总量的90%,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是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基地,享有“北有鞍钢、南有重钢”的美誉。

与丈夫一起到重钢的武汉老太太丁桂芳,说着一口流利的重庆话

钢花路跃进村86岁的丁桂芳老人介绍,她是年由武汉来到重庆,随后便和丈夫在重钢厂工作(重钢厂前身系抗战期间的钢迁会,年3月,原国民政府将钢迁会改新番号为兵工署第二十九兵工厂)。“我和丈夫都是重钢厂的工人,我开车床、铣床,后来儿女们长大,也都成了重钢厂职工。”丁桂芳老人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们讨论最多的便是生产上的事。“我们厂有自己的《钢铁报》,很长一段时间的头版头条都是《赶上鞍钢超天钢大战七月夺高产》《树起三面红旗掀起竞赛新潮》等报道,生产热火朝天。”丁桂芳回忆,解放后的头几年还有特务活动,重钢厂是全国重点企业,也是特务搞破坏的重点目标,当时还经常有小道消息,说哪天哪天又抓了几个搞破坏的特务。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在重钢集团档案馆翻看资料也找到相关记载:年12月工厂钢轨场型钢轧机遭特务破坏,导致停工小时,影响钢轨生产任务的完成,直接损失3亿多元(旧币)。相关案件在2月内破获。

当年火热的炼钢厂房人去楼空

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解放初期,当时重钢的地位在全国所有钢铁厂里举足轻重,被称为“十里钢城”,大渡口也因重钢而设区。“很多人知道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用的是重钢厂的铁轨,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初期全国只有重钢一家可以轧钢。当时形成了一个南北互补的状态:鞍钢只能开坯,不能轧钢;重钢没有钢坯,但可以轧钢。”

长江里打捞零部件

修复“洋务运动”期间的蒸汽机

匹马力的蒸汽机遗留在重钢旧址上,成了工业博物馆的一件文物

重钢厂遗存的HP双缸卧式蒸汽机更是“国运”的见证。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查阅重钢厂志以及档案资料了解到,该蒸汽机是年由英国谢菲尔德市梯赛特戴维兄弟公司制造。年,“洋务运动”末期时由张之洞购进,是中国轧钢工业第一台大型轨梁轧机原动机,先后安装于广州、汉阳。

匹马力的蒸汽机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东北、华北等地钢铁厂相继陷落,出海口也被日军封锁,进口困难,钢材、生铁奇缺,国民政府准备西迁重庆。年2月7日,汉阳铁厂接到迁移命令,3月1日钢迁会成立。此时,汉阳铁厂已停工十多年,大部分机器炉座都已经陈旧甚至被腐蚀,零件缺损问题突出。更严峻的是,汉阳铁厂的机械设备都是进口的,安装时都是外国工程师一手完成,少数参与此项工作的中国人也无法寻找。南京陷落后,日军逼近九江。

当年钢花四溅的火热生产场面

年4月至7月间,拆迁中的汉阳铁厂遭到日军轰炸,工人死伤惨重,炼铁炉、炼钢炉、动力机件不同程度受损。工作人员冒着危险,随炸随修、日夜不停,一直坚持到10月武汉撤守前夕,钢迁会共从汉阳铁厂拆迁机器、材料约3万吨,这台吨的蒸汽机也跟随“宜昌大撤退”的脚步,到达重庆。

当年,繁忙的机车运载着重钢生产的钢材,奔赴祖国各地

重钢集团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年10月,当时的国家重工业部副部长钟灵以及西南工业部的领导到厂,决定修复这台匹马力蒸汽机,但发现该机器诸多零部件散放长江沿岸多处,其中重要部件飞轮曲拐轴在年“宜昌大撤退”时遭日机轰炸沉入江中。政府随即组织人员将飞轮曲拐轴打捞出水,其他缺件由鞍钢制作。年2月4日,匹马力蒸汽机开始安装,12月竣工投产。从此,这台巨型蒸汽机开始为新中国工业建设开足马力。年4月10日,这台老蒸汽机成功轧出新中国第一根重轨——中华式38KG/M重轨。

高炉孤零零地遗留在原处

过去辉煌的十里钢城,厂房大部分已经推倒,恢复成建厂初期的原貌

年,重钢厂节能改造,电动机彻底取代蒸汽机,至此,这台热效率只有8%的匹马力蒸汽机累计生产各类钢材、钢坯已达到余万吨。年,这台吨的机器作为中国最后一台以蒸汽机作动力的轧钢原动机停产下马。如今,这台蒸汽机已被当作重庆工业遗址公园的展品。

毛主席视察重钢时的情景

年,重钢20G锅炉钢板获得国家金质奖后回渝

钢花影剧院

曾经的“文艺中心”

钢花影剧院依旧如故

钢花路、钢铁路、钢铁社区、钢花影剧院……“十里钢城”的印记,镌刻在很多大渡口人的记忆中。

在大渡口钢花路,上了年纪的老人多数都可以讲一段和钢花影剧院的故事:小时候在那里看外国人、看川剧、看演出、看电影……

钢花影剧院

钢花影剧院曾经堪称重庆的“脸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诸如国外的交响乐团访问演出、音乐会等,很多都在钢花影剧院进行。重钢厂志记录,钢花影剧院建于年,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是典型的仿苏建筑。因为夏季炎热,当时又没有“中央空调”,重钢厂的工人给钢花影剧院解决的办法是修筑管道,夏天时从附近的防空洞中抽冷风送到剧院内,进行“降温”。因为设施老旧等原因,钢花影剧院于年暂停营业,年重钢集团出资万元重新进行修缮,并于年重新投入使用。

跃进村的老红砖房还住着许多退休老工人

当年住着千家万户的跃进村老红砖房,部分已经成了D级危房

“我外公外婆原来是重钢厂的工人,我也算在重钢厂区里长大的,我记得七八十年代钢花影剧院放法国和意大利合拍电影《佐罗》那场面非常火爆,能容纳多个观众的场内热闹非凡。还有80年代,李连杰的《少林寺》,就算一遍遍地重复放,一毛钱一张票还要排队。”58岁的居民任伟回忆,那时钢花影剧院不但放电影,还承办各种文艺活动,堪称大渡口的乃至重庆的“文艺中心”。

跃进村老红砖房

档案馆的资料也有相关记录,以前到钢花影剧院演出的团队等,很多都是“世界级”的:年,民主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到重庆访问演出,工厂组织的都是一线的先进工人去听,但很多工人确实无法欣赏交响乐,于是想提前离场,但被干部们拦回去。而另外一方面,外面一部分音乐爱好者工人想进去听,又听不到。很多工人后来才知道,这个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来头可不一般,该乐团具有多年历史,是全球水准最高的交响乐团之一。

重钢办公大楼

厂志还记载,年3月7日,当时的全国人民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田汉到公司视察工人文化室设施。田汉和夫人到的那几天正好有小雨,同时又错过了此前厂里的三八妇女节专场活动。当时田汉有些遗憾,厂里在请他题字时,又正好看到了当时重钢耐火厂周德淑被评为厂里的“巧姑娘”女工光荣称号,于是田汉即兴作诗写下:“淡云微雨访重钢,钢水奔流赛两江。憾不钢花歌舞夜,高楼同听巧姑娘。”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江飞波实习生吕芷逸文首席记者冉文记者毕克勤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