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People
我想给你讲一个特别的家庭,一个真实的故事。
♀
另类原生家庭子女生存守则
1.医院出生,不可办出生证明
2.不可上学
3.生病受伤不可就医
4.男孩应接替父亲的工作:开挂车,做焊接,拆废料
5.女孩应接替母亲的工作:承担全部家务,研究草药,成为助产士,生儿育女
6.终极目标:自给自足,为世界末日做准备
这不是什么游戏通关任务,也不是电视剧的狗血设定。如果我告诉你,这样的家庭真的在现代社会存在,你是不是要惊掉下巴?
故事发生在美国,主人公生于年,如今是剑桥大学博士、畅销书作家塔拉·韦斯特弗。而这个生养她的奇怪家庭,被她写进处女作回忆录《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在她亲自选择的中文书名里暗藏了全部故事:家庭的羁绊,子女的挣脱和自由,远去的故乡,和她为自己选择的全新的人生。
如果将塔拉的家庭浓缩概括,就是如上一份十诫般的规训清单,禁忌和选择黑白分明。这个家的一切原则都荒诞可笑,令人匪夷所思。
但这的确是塔拉的家庭。在闭塞的山中,她信奉着父母教导的真理,在别的孩子上学读书的时候,她却满身污垢,在父亲的废料场中穿梭,把废铜烂铁扔进回收箱,或是在厨房里煮桃子、制罐头,将植物制成酊剂。
只要干完手中的活儿,想学什么可以自学。仅凭阅读圣经和摩门经,塔拉学会了阅读和写作。但唯一系统学过的只有摩尔斯电码,因为父亲说那是“生存必备”。别的孩子指责她不上学,她本能地维护家人:“这是一种优势!”
父母给她设定的未来明确而清晰:
十八九岁时,我会结婚。爸爸将分给我农场的一个角落,我丈夫会在那里盖间房子。母亲会教我草药和助产的知识。我生孩子时,母亲会来接生。我猜有一天,我也将成为一名助产士。我不知道未来哪里有大学的影子。
电影《成长教育》
♀
一旦离开这个家,只有疯子才会回来
父母为她规划的人生轨迹是:稳定,循环。而它的本质是:操控。
父亲让子女为他从事危险的工作,有的腿烧伤,有的脑袋开花。塔拉曾经被父亲当作垃圾从垃圾车中倾倒摔落,也曾被无情地推向轧钢的“大剪刀”。
然医院治疗,只有默默承受伤痛,等待奇迹般的痊愈。
除了父母,她还要承受哥哥的暴力。她穿女装、涂口红,却被哥哥认为是“堕落”。他一次次地掐住她的脖子,将她的头塞进马桶,逼迫她承认自己是个“妓女”。
暴力事件一次次上演,塔拉的母亲目睹这一切,却选择了沉默。
“家”成了危险和疯狂的代名词,不再是她的避风港。她终于意识到要迈出离家的第一步,自学去考大学。另类童年给了她非凡的毅力和耐心,让她相信自己会在不幸中幸存,相信咬住一个目标努力就能收获回报。
十七岁她才第一次走进课堂,之后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背叛”原生家庭之路。走进剑桥、哈佛,只是再也无法返回故乡的山。新的知识颠覆了父亲从前的教诲,家人视她傲慢、不忠。
我思考自己是否已改变得太多。我所有的学习、阅读、思考和旅行,是否已将我变成一个不再属于任何地方的人?
她一次次返回故乡,试图与家人和解而无果。学术成就无法弥补她失去亲人的失落感。她曾说,一旦离开这个家,只有疯子才会回来;而后自己却陷入疯狂:父母的脸庞会在书本中浮现,研究无法继续,她噩梦连连,在午夜空荡的街道战栗着醒来。
有人说,当你选择做一个家中最与众不同的人,就注定与家人渐行渐远。
写下这个故事时,塔拉已多年没见过父母。她已为自己选择了剑桥,选择了个人的追求。与家人的分离带来了平静。
或许人生就意味着这样无奈的循环:一个新家庭的建立,就是上一个家庭的瓦解。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
让人心碎的不是痛苦,正是爱
这部作品带来的阅读体验,随着时间一直在变。
起初权当小说和生存游戏去看,就像塔拉向剑桥同学描述的那样:
我讲述着各种趣闻轶事:打猎骑马、拆解废料、扑灭山火。我说起自己才华横溢的母亲——助产士和企业家,又谈及性情古怪的父亲——废品商和狂热分子。
接着,愤怒支配了一切情绪。
你会像塔拉一样睁开眼,发觉头顶是井底望去的一小片天,大地被撼动倾倒。塔拉家人的忽视、偏激和残忍,令你感到愤怒。你甚至开始怨恨塔拉为什么不干脆一些,与家人早早断绝?
但随着塔拉的出走,纠结的心绪涌上来了。那个独自面对陌生世界的无知小女孩令人心疼。你生怕她的坚强会散了架,想抱住她,叫她打开自己的心结去寻求帮助。
等那个终于找到勇气远离家人、只做自己的年轻女人坚定地站在你面前,你也没有如她一样释怀。你替她回想过去种种,这一次不是站在控诉的视角。你发觉最让人心碎的,正是那些爱的痕迹:
父亲为女儿的唱歌天赋由衷自豪,总是坐在剧院第一排最忠实的观众。
女儿去英国上学,父亲首先想到世界末日无法驱车接大洋彼岸的女儿回家。
女儿带走全部的日记,暗示接下来的离别,父亲给了她一个拥抱,说:
“我爱你,你知道吗?”
“知道,”我说,“那从来不是个问题。”
这是我跟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
回忆让一切都不再确定。回望过去,你一方面愤愤不平,感慨为人父母没有考试是多么可怕;一方面又隐隐感到,父母似乎只是在以一种笨拙的方式爱着我们。
那种方式有缺陷,造成许多伤痛,可倘若有天我们也为人父母,会保证做得更好吗?
我已不再是父亲养大的孩子,但他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
♀
离开,是她爱家人的唯一方式
王尔德说:“孩子最初爱他们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但是塔拉说: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离开,是她最终选择的爱家人的唯一方式。
比尔·盖茨将此书列为年度首推之书,在Goodreads写了一篇五星长评,感慨地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在阅读塔拉极端的童年故事时,我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这是那种神奇的书:书中所载一切都新鲜而闻所未闻,可它真诚、质朴,格外抓人,唤起共鸣,让你回想自己的过往;在“原生家庭”这个议题上,它更是提供了一份勇敢的答案。
如今的塔拉已是百万畅销书作家,常面对媒体,在世界巡回演讲自己的故事,带去鼓舞、激励和感动。她的表情平静又从容,你仍能在她眉眼之间读出一种苦涩。你看出这个女孩经历了太多,意识到她可能永远无法真正走出“原生家庭”。
塔拉写下此书本意为梳理自己遗失的东西,获得一种平复和慰藉,但现实似乎将她推得更远,让回家的路变得更加艰辛。
此书在国外掀起轰动,塔拉的父母被网友扒出,遭受嘲讽和谩骂,影响了事业,不得不寻求律师的保护。但他们说,他们爱自己的女儿,不会因此书带来的影响而做出伤害她的事。
这个现实的番外故事更让人动容落泪。
就像塔拉在文末提到的,我们都比故事中的角色更为复杂。在纸上回忆自己所爱的家人,不可能捕捉全部的意义,理出一条清晰的路。
自己的记忆只是一种声音,记忆之外,或许在从旁讲述着另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父亲对孩子的爱,终于战胜了自己的偏执和恐惧。
而在故事之外,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可能永远隔着一个缄默的爱的距离。
多一个人读到这个真实故事
就多一个人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