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市制造业涌现行业隐形冠军经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混凝土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常常应用的建筑材料。针对这一普普通通的材料,许昌德通振动有限公司死磕振动搅拌技术,一举解决了混凝土材料微观均匀这一世界性难题,不但延长混凝土寿命10%以上,而且获得授权国家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产品订单接踵而至。现在,从中原腹地到东南沿海,从戈壁滩到高原,不管是桥梁、公路、机场,还是摩天大楼、水利枢纽,尤其是一些重点工程,总能见到德通振动的振动搅拌设备。公司总经理孟超告诉记者:“靠着自主创新,我们在全国混凝土振动搅拌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疫情期间实现逆势上扬,仅今年一季度新增订单量、回笼现金量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4倍、2.2倍。

如今位于河南中部的许昌市,已悄然涌现出近20家像德通一样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万杰智能的智能主食机械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沃正实业的小型农业机械装备生产技术全国一流;德威科技的高品质镁合金轮毂获得了欧美市场的“通行证”、与奔驰、宝马等知名车企签下了货值5亿元的大单……

许继柔性输电公司新能源生产线、特高压试验检测平台项目

“这些企业规模不大却站在行业的顶峰,发展后劲足,有力地推动着许昌‘智造之都’建设。”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说,“许昌市日前又出台了《许昌市“隐形冠军”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方案》,计划通过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倾斜,3年内再培育20家“隐形冠军”企业,让家企业进入“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库,进一步提升许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许昌市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发展定位,持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向“智造”转变,向“高端”迈进,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挺起了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做优存量、做大增量”跑出转型发展“加速度”

“做优存量、做大增量”,许昌市“两手发力”,坚持“绿色、减量、提质、增效”,以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三大改造”为切入点,通过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平煤隆基新能源生产线

年,许昌市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0个,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59个,获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4个,数量居河南省第1位;纳入技术改造项目库项目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亿元,居河南省第一方阵。

远东传动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传动轴制造的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建成高端智能机器人生产线75条,实现了生产环节无缝连接,生产成本降低15%左右,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全市众多类似远东传动的传统产业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技术提升、产品提质、企业提效。

河南信息化产业重量级项目——黄河鲲鹏项目落户许昌,创造了从选址、建设到投产仅58天的“许昌速度”,进一步带动全市高端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在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存量的同时,许昌市积极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度谋划智能电力装备、再生金属及制品、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高纯硅材料、5G等九大重点新兴产业,许昌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被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森源集团等一批企业荣获河南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

年,许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1%,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到43.4%,有力推动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创新驱动锻造许昌智造“金钥匙”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命根子”。许昌市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切实把创新作为最强动能,努力以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推动创新链服务于产业链,全面梳理传统优势产业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产品,部署重点技术攻关,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涅槃升级。许昌市围绕大力发展鲲鹏计算产业,重点抓好产业链创新、适配,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和项目,加快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体系,致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建筑垃圾再利用产业,组织开展一系列技术创新,包括研发生产废料破碎、智能搅拌、装配式建筑等系列先进装备,推动固废利用产业实现了逆势上扬。

西继迅达智能化生产线

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许昌市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共建北邮许昌基地5G实验室,加快网联车、5G红绿灯等创新成果转化,打造5G泛在小镇,“抢滩”5G产业发展高地。襄城县高性能水溶性粘合剂项目,以打破国外垄断的专用技术为支撑,既实现了资源就地转化,又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许昌市改变财政奖励“撒胡椒面”的方式,坚持每年实施一批重大创新专项,对科技创新有成果、有效益、能转化的企业予以重奖,激励引导企业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

此外,许昌市还着力搭建科研创新平台,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与科研院所、知名院校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目前,全市建成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20多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8家,60余家企业与中科院等20多家院所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立项数、获得支持资金数均位居河南省第一位。

许继电气研发出智能变电站保护屏柜产品,有效解决了生产管理中系统监控差、生产追溯难、生产信息不畅通等行业典型问题,年产值可达20亿元。

西继迅达研发设计出智能无接触乘梯系统和轿厢智能杀菌系统,产品供不应求,瑞士迅达总部授权其使用“迅达”商标,为国内第一家。

……

开放合作借梯登高“更上层楼”

“这条生产线属于集成创新,融合了德国西门子TDC智能化轧钢系统和德国西马克公司技术,是全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加工0.3毫米厚的不锈钢卷材能实现一次成型,更加节能环保!”河南晟丰科技公司董事长庞国伟告诉记者。在该公司米长的不锈钢六连冷轧生产线上,看不到工人们繁忙作业的景象,从开卷、上料到轧制、成型,全都由电脑智能控制。

西继迅达智能化生产线

近年来,许昌市把对德合作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许昌速度”和“德国质量”实现了完美“嫁接”。

在对德合作中,许昌市聚焦优势产业,大力推动许昌制造与德国品质“联姻”:晟丰科技公司融合了德国西门子TDC智能化轧钢系统和德国西马克公司技术,拥有全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大森隧道公司成功并购德国GTA公司;德威科技公司引进德国库克技术和机器人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大张过滤公司引进德国克林高公司的隔膜滤板反冲洗等技术;平煤隆基公司引进德国光伏电池生产技术;亚丹家居公司引进的德国迪芬巴赫秸秆板生产线……

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和德国技术走进许昌,嫁接许昌再生金属、电力装备等先进制造产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获国家工信部批准实施,中德(许昌)产业园规划加紧编制,第六届中德城镇化研讨会、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主题论坛相继在许昌成功举办,截至目前,全市对德合作累计达成协议92个,落地项目43个。

许昌裕丰纺织公司五期项目

在深化对德合作的基础上,许昌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10亿元的“走出去”产业引导基金,支持许昌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森源集团、瑞贝卡集团、万里集团等近20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涵盖发制品、电力机械、采矿等行业。

此外,许昌市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发挥区位、资源、政策、服务等优势,定期外出开展承接产业转移集中招商活动,力争签约一批、推介一批、储备一批重点合作项目,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不断调高技术水平、调强制造能力、调优工业结构、调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近年来,许昌市通过实施“许昌英才计划”,累计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团队)74个、高层次人才名,吸引了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许昌创业创新,带动了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