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条件并不齐全的情况下,俄国向自由兑换过

白癜风规范化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5089.html

引言

经济联系性质转变引起各成员国之间一系列贸易摩擦。由于原区域经济联系体系的崩溃,各共和国之间原来的内部贸易关系转变为对外贸易关系,商品交换关系转入对外贸易体系。

俄罗斯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万诺夫在分析这种变化时指出,联盟解体使俄面临全新的经济局面,对俄来说,对外经济已不仅是与远邻的业务联系,与近邻的业务也包括进来,目前,俄与近邻的进出口比例比原来增加了3倍,因此它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更有效和内行地实行对外经济活动。

如何与近邻进行对外经济活动,已成为当前需马上研究的专业贸易问题。目前各成员国对本国生产的专业化产品,首先是满足本国需求,凡向其它成员国出口都附加一定条件,条件得不到满足便转变销售渠道从而引起一系列互相报复行为,贸易战货币战价格战不断。例,乌克兰向俄罗斯提供粮食的条件是索取一定数量的石油俄与退出卢布区的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全也是一例。

年中以后,波罗的海、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克兰相继发行并使用本国货币,对此立即作出反应,凡停止使用卢布的国家能源交易均按国际市场价格用自由外汇支付。由于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的石油、天然气拉脱维亚10%的天然气,乌克兰86%的石油和52%的天然气均需从进口。

作为报复,它们分别提高了俄商品在其领土上的过境税,其它国家也采取类似的报复行为。乌克兰对经其领土过境的铁路运输每车皮征税50美金,对经其领土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的能源亦征过境税。

格鲁吉亚对过境货物所餐境税占货物价值的15%。爱沙尼亚由于与俄没有互予最惠国遇俄每吨石油收过境税36美金,相当于价格的1/4。过境税虽不仅仅针对俄罗斯,但对俄却是最高的。

第三,俄罗斯与近邻国家间的贸易优惠被利用为工业走和和转口贸易的条件。从年8-12月,俄罗斯相继与除格鲁吉亚以外的13个新独立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自年初开始,俄与这些国家开始在双边协议基础上进行经贸联系,这还是一种内部的互惠关系。即贸易用卢布计价,且大大低于国际价格。但这种优惠被利用来进行转口贸易。

如格鲁吉亚大批转卖俄罗斯石油,以卢布一吨购入,以美元一吨转卖给土耳其,从中牟取暴利。由于联盟解体,俄罗斯失去了40%的港口,15%的远洋运输船队,这些港口主要是石油和化肥专运港。俄对西部出口的商品主要经波罗的海和乌克兰过境,一方面很多商品西部出不去。造成大量积压;

另一方面这也成为工业走私的出口。截至年上半年,爱沙尼亚有色金属出口在世界有色金属出口中排第6位,而实际该国根本不产有色金属,目前爱沙尼亚已成为俄罗斯有色金属走私的主要渠道。卢布过早地向自由兑换过渡使进口昂黄,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从国际角度讲,建立一个以货币自由兑换为基础的国际多边支付体系,旨在取消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限制,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扩大。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最主要利益在于使一国的经济完成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将企业推向国际市场的大竞争环境,通过国际市场价格信号来促进国内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最有效利用,而这又需要以国内价格放开和实行自由化贸易的条件。

货币的自由兑换,其范围如能从往来项目的自由兑换扩大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就可收到吸引外资的效果。一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但资本是否能自由流动,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的利息、利润、投资本金能否自由汇出,是外国投资者必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货币自由兑换有许多好处,但又包含风险,要使自由兑换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把其归结为四条基本要求,即:一个合适的汇率;充足的国际清算手段;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企业对市场价格能灵敏反应的机制。货币自由兑换,不论从理论或实践都是与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相联系的,似罗斯宣布卢布向自由兑换过渡是作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措施提出的。

需要指出的是,什么时候建立货币自由兑换,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条件,俄是在过渡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过早宣布向自由兑换过渡的,这对外贸和整个经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和后果。

第一,在取消外汇限制,建立货币自由兑换时,首先伴随货币贬值的是大幅度调低原来高估的汇率。由于罗斯没有真正意义的外汇市场,因此也不可能有取代官方汇率的市场汇率。据专家估计,在交易所流通的外汇,只是全部外汇的3%。外汇供求矛盾根为尖锐,由此引起卢布汇率有时甚至是人为的大幅度波动。

第二,卢布的市场牌价与进出口之间实际的价值相脱离,从而使进口过手品费,对国内物价形成压力,造成生产投资的困难,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影响是按高于债务实际价值的价格支付外债。俄罗斯许多经济学家都指出,过分压低卢布价值的后果是把财产白白送人,国外市场在定期“吸吮”俄罗斯的国民收入。

第二,卢布是在国内生产全面下滑,通货膨胀加剧和国家财政不平衡条件下建立自由兑换的,从一开始就预期不易取得成效。同时由于缺乏一系列组织手段,如联邦中央银行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而国际货币基金又推退提供60亿美元稳定基金的期限,没有外汇风险保险制度使企业和银行免遭卢本汇率浮动、外汇供求价格的影响等,加速了卢布的贬值过程,际者又促使通货膨胀进一步发展,造成货币投机泛滥,通货膨和收支恶化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第三,卢布自由兑换与卢布区关系问题未解决,似罗斯单方面仓促通过的卢布自由兑换,加速了独联体其它国家发行使本国货币的进程,使俄罗斯与这些国家间的支付关系复杂化。如前所述,由于乌克兰等国退出卢布区,及其它因素的共同影响,加剧了俄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摩擦。

第四,由于卢布自由兑换的负担最终将转嫁到出口企业身上,企业为逃避外汇卖出买入价格“剪刀差”的影响,采取逃税和隐購外汇收入的办法,使外汇收入滞留国外,即“资本外流。”俄外经部根据实际财政收支平衡表估计,现在国外的外汇资金大部分是企业的存款,年上半年这笔资金总额约34亿美元,这个数字意味着有1万亿卢布的资本未投入俄国民经济。

商品进出口结构中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仍是出口的主要项目

年,俄罗斯向独联体以外的国家出口原油万吨,比年增加17%,天然气亿立方米,减少0.8%,黑色金属和煤炭出口维持91年的水平。铁矿石、炼焦煤、生铁、铁合金、氨水、磷肥、纸张的出口下降了34%以上。能源性商品的出口在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达50%多,机器设备的出口额仅占9%。年,俄罗斯进口的鲜冻肉、咖啡、茶、棉布、针纺织品、皮等都有所减少。谷物进口万吨,比91年增加37%,药品10.4亿美元,増加6%,机器设备比91年减少9%。

这表明原材料等低附加值产品仍是俄主要出口项目,一方面反映了俄其它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向西方出口能力不高,创汇有限,同时由于外债负担加重,限制进口的现实,另一方面反映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进出口商品结构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结构调整发生逆向变化。据统计,俄机器制造业现有企业设备中只有20%符合国际技术经济标准。民用企业中近80%的生产设备都存在无形态化问题,急待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年,国家集中投资比重下降幅度由年的11%上升到56%,国家投资总额压缩了48%,依赖国家投资运转的企业自有资金中用于生产性投资的部分也压缩了40%,企业利润仅8%用发展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维持一般生产尚且困难,对企业的技术改造根本谈不上。

结语

由于国家对于一些高工艺和进口替代产业独立扶植政策,这些部门产品的技术质量标准倒退到10年前的水平,一些传统的高工艺产品如电炉钢、加固热处理轧钢、聚苯乙稀、大型机床等的生产下降速度超过其它产业的平均下降速度丧失国际已有优势。加之税收和价格政策对绝大多数出口企业没有优惠,起不到刺激作用,企业既使用倾销价向外出口低附加值产也能牟取暴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