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吴琦、记者李逊报道:方大萍安钢铁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钢铁企业,自建厂以来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目前在岗员工中有市级以上劳模16人,其中全国劳模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省劳模5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全国钢铁工业劳模3人。近年来,方大萍安钢铁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类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他们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创建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让更多钻研型、技术型人才挂帅,让一个个工作室成为技术交流、课题攻关、新品研发、创新实验、技术创新、学习培训的基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创效的活力。
目前萍安钢铁已拥有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其中该公司安源轧钢厂“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8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充分体现了工作室团队的创新创造热情和能力。
今年以来,萍乡市总工会、湘东区总工会、周边企业纷纷组织劳模代表到萍安钢铁参观“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萍安钢铁重视劳模、重视劳模工作室创建工作表示赞赏。
“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实用技术进步“加油站”
“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源轧厂准备车间副主任夏艾华的名字命名,自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引领工作室所有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岗位,从工艺改进、技术革新、提升质量等多方面入手,找准切入点,用“目标化”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提升工作室的运作实效,不断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
工作室每月制定一项技术攻关课题、一项小改小革、每月开展一次技术培训、每季一项创新成果、每年完成2项及以上技术成果,每年申报至少1项国家专利、2项及以上专业技术研究成果,定期组织技术研讨和交流,形成经验材料,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以此推广先进技术,积极做好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工作。
在“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助推下,安源轧钢厂员工自主创新意识明显提升,员工发明创造热情高涨,成果累累。在他们获得的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中,“一种预防退套的轧机轧辊结构”“轧机轴承座注油孔构造”2项专利可有效防止轧辊轴承断油和轴承套退出,提高了轧机设备运行率,为轧机高效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安源轧钢厂曾创下连续48个月“零烧辊”的优异成绩。
工作室注重示范引领、技术推广、过程指导和成果体现,坚持用创新精神引领员工立足岗位,大力开展新技术研发和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安源轧钢厂技术进步、生产水平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年至年11月,安源轧钢厂累计完成小改小革余项,创效余万元;开展Φ25mm、Φ16mm、Φ14mm规格螺纹钢筋切分工艺升级、棒线技改等项目攻关,挖掘现有装备潜能,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提升。该厂高线实物成材率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螺纹钢筋切分轧制工艺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生产一线人才“孵化器”
“夏艾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后,不断吸纳专业、技能人才,现有高级技师2人,技师1人,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3人,高级工7人。他们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开动脑筋,攻坚克难。
立足现有设备,工作室在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工艺研究与改进、节能降耗改造与应用等领域,组织实施技术创新、服务基层一线等多项创新实践活动,设立专项课题,精心实施技术攻关,为公司技术创新和生产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该厂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以师带徒,以老带新、传帮结带,采取“一带一”或“1+N”的形式,为轧钢工序定向培养熟练工和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后备人才。工作室还设置了三个实操培训基地,遵循“贴近实际、见效快、易推行”的原则,组织对岗位员工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从基层选拔公认的有经验、有技术的技术员、操作工担任授课教师,采取现场示范、教学的方式,迅速提高学员操作能力。
在工作室的带领和培养下,该厂积极组织技术骨干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树立典型,以赛促学,提高全员的学习热情。近年来,安源轧钢厂涌现出一批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后备人才。在年江西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中,安源轧钢厂选手卢彧、廖洪渭一举拿下金属轧钢工冠军和亚军;在年萍乡市“振兴杯”金属轧制技能大赛中,安源轧钢厂选手刘涛、李勤并列冠军;在年江西省“天工杯”技能大赛中,安源轧钢厂选派的高建国综合成绩排名第二,另一位选手刘涛获得理论成绩第一名。
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充分发挥劳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带头引领作用,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人心,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员工技能提升,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