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专业化发展路子,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平县域经济活力迸发,交出了一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入列年度云南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
连日来,战“疫”复产两手抓,新平县扬武镇仙福钢铁的生产车间内机器正满负荷运转,新项目正在抓紧施工,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热闹景象。
从田野到工厂,从乡村到城镇,新平县三大产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在一块块平整好的土地上,新建的厂房如长龙横卧在山冈上,厂区内运输原材料和产品的车辆穿梭往来,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生产。近日,记者在新平县扬武镇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现场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
“眼前正在建设的是仙福钢铁新建的立方米高炉以及轧钢生产线和配套设施。”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着眼前的一片片厂房说,此次仙福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主要分两期两阶段进行,目前正在抓紧进行的是一期一阶段的产能置换升级改造,技改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预计新增就业人,新增工业总产值80亿元,新增税收3亿元。
新平县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不断做大增量、优化存量。加大协调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精准帮扶大红山两矿、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8.5%。
目前,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能置换技改升级一期立方米高炉、万吨棒材生产线等5个项目主体完工;南恩公司技改搬迁、瀛洲水泥节能环保提升改造稳步推进。大红山铁矿高效节能磨矿技改项目竣工投产,万吨二期采选工程主体完工,智能化矿山不断推进,上榜全国绿色矿山名单。
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新增中小微企业61户,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紫岩机械等3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茶马古道等4户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力高公司成长为省级民营小巨人企业,仙福公司排名全省百强非公企业第2位、制造业第1位。
年全县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同比增10%;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3.8%;实现工业增加值61亿元。同时完成招商引资12亿元,完成项目储备5个,新开工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2个,竣工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3个。
高原特色农业日益壮大
在新平县平甸乡磨皮村委会,李云荣正在自己家的沃柑林中对果树进行细心管护。“我家有棵果树,去年沃柑收入8万多元。”李云荣说,原来以种烤烟和甘蔗为主,现在种了沃柑,家家户户都富裕了,房子建起来了,小轿车也开进村来了。
据新平励志果业有限公司马睿介绍,沃柑属于晚熟品种,利用当地光照充足、海拔气候等自然条件优势,这里的沃柑每年4月份成熟上市,填补了当季度水果市场的空档期。“今年是挂果的第3年,进入盛产期后,可达到亩产3.5吨左右。”马睿说,“土地流转后附近几个村委会共栽种沃柑多亩,通过科学规范的种植,我们出产的沃柑深受市场欢迎,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近年来,新平县坚持走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开发成效显现,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换,规模化、特色化趋势日益明显。
持续打好“绿色食品牌”,新平县被列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完成“两区”划定48.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78亿公斤。水果产业提质发展,新植水果1.8万亩,全县完成水果种植20.98万亩,其中柑橘种植面积达12.23万亩,跃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首届柑橘推介会,柑橘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柑橘)”特色县,戛洒新寨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柑橘)”示范村镇,褚橙被评为云南“十大名果”。
畜牧产业加速发展,德康70万头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化项目建成76个单元、在建52个单元、签约个单元,快速向国家百万头生猪调出大县目标迈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冬早蔬菜、高山蔬菜初具规模,种植蔬菜16.2万亩,实现产值4.9亿元。强化烤烟生产科技运用,克服极端气候影响,交售烟叶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2.8亿元,均价、上等烟比例全市排名取得历史性突破。甘蔗产业稳定发展,实现蔗农收入1.9亿元。新植中药材亩,改造核桃低效林6万亩,提质茶园4.5万亩,抚育竹子亩。与合和集团等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新增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61家,“绿色食品”认证8家企业23个产品,列入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年新平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3亿元、农业增加值23.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分别增7.99%、6.5%和9.1%。
第三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春节前夕,记者在石门峡景区门口看到,宽敞的广场停满了车辆。在南恩瀑布景区,游客纷纷掏出手机拍下图片或者视频记录这一美景。
近年来,新平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发展战略,紧扣“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六大路径,依托“两山一谷”自然资源和以花腰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坚持“风情花腰傣神秘哀牢山”总体形象定位,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新平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走服务业专业化发展道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旅游产业升温提质,商贸物流日趋兴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6.8亿元、增长9.5%。“两山一谷”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哀牢山景区供电工程加快推进,华侨城国际康旅度假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建成红河第一湾景区停车场,磨盘山房车营地项目稳步推进;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森林体验国家重点建设基地、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提升改造戛洒南线河上段两岸景观,游客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戛洒旅游效应持续扩大,荣获“云南省旅游名镇”称号。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A级景区5个,其中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3个;有综合文化站12个、农家书屋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企业家、餐位7.9万个,住宿企业家、床位1.6万张,其中星级饭店7家。年,新平县预计接待国内游客.8万人次,同比增长18.6%,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47万元,同比增长20%;预计完成住宿业营业额万元,同比增长16%,预计完成娱乐业营业收入.8万元,同比增长28%。
云南网通讯员潘绍斌刘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