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轧钢 >> 轧钢市场 >> 品读轧钢悟道

品读轧钢悟道

凯文·凯利《失控》作者在《失控》7.3抽水马桶:套套逻辑的原型一节中,KK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实例:轧钢厂早期并不能造出厚度合适的钢,钢的制造受困于过多的因素,而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迟迟无法准确被地勾勒出来,也因此这种看起来不可控、不可知的情景始终困扰着轧钢工作者。而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个及其简单的解决方法:只要紧紧把握住其中的一个因素,便意味着间接地把握了全局,因为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而经济学家哈耶克也有着类似思想的理论:只需要考虑通过控制价格来控制整体的经济状况。它们背后的想法是相似的:有些事物的发展过于复杂,而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一些事情对于人而言往往是不可知的。尝试用一种追根溯源的方式去弄清事物到底是如何运作恐怕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如果想要更好地控制这个复杂事物的发展,可以换一种思路,紧紧控制其中的少数变量,如果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那么把握住其中一两个变量就意味间接地控制整体。循着这种思路,可以考虑如何借鉴它到复杂的学习中去。好的学习模式超出想象的复杂。就像马奇在《经验的疆界》中所言,你别再浪费时间去寻找最优学习方法了,学习常常同时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第一个是学习做什么:寻找好的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第二个是学习如何做:精炼并改进在某项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上的能力;第三是学习期盼什么:调整绩效目标。——阳志平《工作谈:元认知学习法(2)》这就意味着,学习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着的,因此多数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出调整很可能因此显得无用,而太过准确的学习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差异也会影响你心理的状态。想要弄明白如何才能做到完美的学习,或者说90%完美的学习效果(这么说其实有点可笑),其实就与上述的想要弄明白如何完美地控制轧钢过程中的种种因素一样显得遥不可及与痴心妄想。学习并不是一个完全可控的过程,过度的预期与计划只会束缚自己。我想很多人都曾对自己发过狠,一定要每天学个7、8个小时以上才行、几天内读完某本书才行。但是却会发现自己常常过段时间后就会疲倦。毕竟人是有血有肉的,不可能在没有太多乐趣的状态下、急匆匆的情况下享受阅读。工作也是一样:思考、记忆、精神状态、时间、专注、乐趣等因素是紧密相关的。与其考虑花费更多的精力调整工作中的各种因素,不如专注其一进行突破,工作的整体过程也将随着突破成功后向满意的方向发展。文/心仓马龙(简书作者)原文标题《写作与轧钢》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