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沿长安街延伸线一路向西,可以看见首钢东大门,飞檐斗拱,红墙绿瓦,石景山地区的一座新的白桥。这就是首钢的第一钢铁园区,“铁水飞溅,钢铁飞溅”;现在,这里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冬季滑雪大跳台了。
二月份,“00后”谷爱凌和苏翊鸣在首钢的大跳台上完成了惊心动魄的一跳,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在视频和图片中,他们的背景是一座充满了工业气息的冷却塔,而在它的上方,赫然有着“Beijing”的字样。
借着冬季奥运会的东风,首钢将首钢园区改造得面目全非。在保留和利用旧工业区的工业遗产和特色方面,实现了一次令世界震惊的转变。
你看,首钢大厦有六十多米高。
首钢大跳台,这个曾经见证过奥运冠军的地方,现在正静静地伫立在首钢园区。这座被称为“雪飞天”的建筑,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飞天”,其造型与飘扬的彩带特别相配。在黑暗的灯光下,她就像是一双水晶鞋。乘坐电梯,到达了最高的位置,在60米的高度,就是选手们的起跑线。站在这个位置,看着周围的一切,老首钢的人都是唏嘘不已。
向西,西山遥遥在望,北京母亲河永定河近在咫尺。曾经的河床是干枯的,现在却是绿树成荫,水草丰美,跑道和健身步道在其间穿行。冬季奥运会的一个传统就是让人们热爱运动。在这里,全长42公里的道路将包括莲石湖公园、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在内的8个公园连成一体,将永定河周边的绿化空间连接起来。
北部,则是本届冬季奥运会上被全球媒体和网友们所称道的大跳台。以前,首钢园区西侧有好几个冷却塔,一直到年,还在向空中排放着蒸汽。现在,冰水塔不仅是冬季奥运会的象征,更是一个绿色的转变。
冷却塔下,原本的工厂还在,但已经变成了香格里拉五星级酒店,装修得焕然一新,连工厂的柱子都还在。这家专门为冬季奥运会而设计的宾馆,现在正以它的“钢景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浓郁的工业气息,让人在这里生活,别有洞天。
再往前,就是有名的石景山了,山上有一块“功碑”。这里的人文景观和工业景观是互相交融的。
群明湖,就在东方。栈桥,凉亭,绿树,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远处,还能看到一些高大的烟囱。在那时候,首钢就有一百多个这样的烟囱,而现在,这些烟囱都在默默地讲述着这个工厂的过去。现在,三三两两的游客沿着湖岸漫步,欣赏着现代化的道路、建筑和设施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夏天。
纵观整个冬奥会的历史,首钢大跳台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奥运会历史上首个将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比赛场地。巴赫曾数次造访首钢的滑雪大跳台,他的话很有说服力:“我亲眼目睹了这座伟大的建筑的诞生。将比赛场地与产业遗产的再利用、城市更新相结合。”
一家德国媒体为这一幕取了一个浪漫的名称:“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最好的去处,可以说是“工业乐园”。”
首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邱银富对记者表示,冬季奥运会给首钢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会,接下来,将继续坚持老工业区工业遗存和风貌的保护再利用,把奥运遗产利用、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
还有四十多米。
这是第一钢铁公司的3号高炉。赵志永对这座城市很熟悉,从一开始,他的声音就不自觉地大了起来。老赵说,他已经习惯了。自年大学毕业后,他在这儿当了八年的火炉工人。这是离高炉最近的一个工作岗位,一到冬季,工人们就会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热的胸膛,冷的风,冷的发冷。”
“这是高炉的主沟,连接着铁沟和渣沟,铁水在这里慢慢地分层,”老赵滔滔不绝地说道。他一边说,一边做着自己的工作,他的眼睛里似乎又浮现出了“铁水奔流”℃的高温,机械的轰鸣声,工人们的工作,让人热血沸腾。
之后,老赵当了主控、热风、操作长,一直干到了这个高炉的停产。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3号高炉扯上这么大的关系。他掰着手指头,将所有的巧合都说了一遍,年,他在3号高炉关闭之前,值班过一次。随后,他被分配到了首钢博物馆的建设,也是围绕着三号高炉进行的。现在,他以解说的身份,向五湖四海的游客们讲述着这里的战争。
“我真的把3号高炉当作自己的亲兄弟。”老赵感慨道,这是一个职工28年来对高炉的情感。
这座曾经的高炉,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座工业文明的体验中心。这是一座高达米、直径80米的巨型高炉,它的全貌保留了下来。在城里,这是一种罕见的科学知识。站在曾经热闹非凡的高炉平台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山川、湖水和杨树,微风吹拂着平台,让人感受到了现代工业的魅力。
类似的高炉有好几个,每个都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离3号高炉不远,1号高炉上挂着“超体空间”的标牌。首钢公司文化总监郭庆表示,一号高炉现已从二楼改建为六楼,占地约平方米,正致力于打造未来的“超级空间”。未来,科技将是首钢新的“名片”,这里聚集了一大批科幻公司,其中中关村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科学研究中心都在这里,致力于将中国的科技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一个重要的平台,同时也是科幻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窗口。
而另一座,则是70米。
顺着三号高炉往前三十米,就是一片空旷的平台,这里曾经是高炉的顶棚,也是首钢园区最高的地方,现在已经建起了一座悬空的观景台。从这儿俯瞰首钢园区,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旅游胜地。
“北京奥组委的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钢铁仓库,一个仓库。”郭庆一说,所有人都激动地看着北边,西十筒仓是以前用来储存钢铁材料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奥运会的办公地点。
在此之前,这个地方被称为西十筒仓,要追溯到民国时代。当年,龙烟铁矿公司将矿石从龙关、烟筒山运送到这里,这条铁路在当时的列车体系中被编成了“十号”,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百年来,这片土地一直是钢厂的土地,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创造出一个足以让所有人都为之奋斗的奇迹。今天,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心。
最引人注目的是,从3号高炉通往奥林匹克委员会办公室的一条淡绿色钢架长廊。无论是从高空俯瞰,还是从地上俯瞰,都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这条带状走廊原为公尺,在高炉关闭之前,其内部装有皮带送料装置,将配比、称量好的物料按生产工艺送至炉顶。在停产之后,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争论,但自从它被保留之后,就成了首钢园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东面,一座斑驳的大楼上,“了仓”两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一座沉浸式数码艺术博物馆,让人在此体验到光影艺术的同时,也能开启一种全新的“网红打卡地”,以及一种充满科幻气息的神秘游戏。“了仓”,顾名思义,原来是首钢的铁粉仓库。
在西部,原先的煤炭生产车间已被改建为“四块冰”,包括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和冰上曲棍球。
北面,原有的三高炉空压站、返焦返矿仓、低压配电室、N3-18中转站等工业厂房,都被改造成了工舍智选假日宾馆,金属料仓变成了酒吧走廊,排气管变成了灯带。
站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整个园区,可以看到山,可以看到水,也可以看到以前的首钢。
再高的地方,也是人在往上爬。
攀岩区,是首钢园的极限公园。在专业的教练带领下,就算没有任何的基础知识,也能体验到攀岩的乐趣。在卡帕的赞助下,首钢集团成为了首家实现无形资产价值的企业。
而首钢的转型,也是一条不归路。
首钢花园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昔日的首钢人是北京的一张名片。曾经,热的铁水把工人晒得通红;现在,这个公园有很多令人热血沸腾的工作。
从一座钢铁之城,到一座新的城市,再到新的地标,这条道路是多么的艰辛,首钢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城。
他的老本行非但没有丢失,而且还越来越好。从石景山搬迁至河北唐山曹妃甸的钢铁工业,如今正处于一种崭新的状态。比如“雪飞天”,根据郭庆的说法,四千一百吨的钢铁都是由首钢自己生产的。首钢人自豪地表示,以前的钢铁是一项“笨重的工作”,而现在,他们可以制造出薄薄的、高品质的薄板,并实现了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
年末,石景山北京首钢工厂全部停止生产。仅仅过了12年,这座钢铁工厂就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环境的改变。八十年代后期,本报记者在首钢第一轧钢厂均热车间进行了一次劳动。当时的首钢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午餐时间,餐厅的食物香味和机油的味道混合在一起。一到上班的时候,一大群身穿工装、拎着饭盒、骑自行车的人就从工厂里走了出来。仔细看就会发现,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少穿白色的衬衫。因为在那个“铁水飞溅,铁水飞溅”的时代里,一天的时间,白衬衣的衣领都是黑色的。如今,蓝天白云,绿树环绕,游客们漫步在一座座精致的小径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花香扑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在这栋大楼的改变中,有一个很高级的基础概念。年,首钢委托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组织对城市风貌进行了调研,以徐匡迪院士为首,吴良镛、张锦秋、何镜堂等5名院士为代表,率先提出“保持工业素颜值、修复提升棕颜值、生态建设绿颜值”的整体风貌理念。通过对厂房、仓库等结构进行缝合加固,修补院落,使其回归到人类居住的空间,从而实现从工业到民用的转变。
这其中,有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以前的首钢花园,大部分都是用钢材做的,时间一长,就会生锈。改造后的新大楼,大部分都“锈迹斑斑”,虽然保留了工业的痕迹,但却暗中进行了防腐处理,“修旧如旧”,成为了这里的一种特色。变革并非“诀别”过去,而是对历史的最大程度的尊重。
这一次的转变,是值得庆幸的。近几年,首钢集团成功举办了中芬冬奥会开幕式、平昌冬奥会总结会、冬奥吉祥物发布会、奥林匹克博览会、外国驻华大使招待会、“一带一路”青年领导人汇聚会、BTV跨年晚会、中国科学大会等上百个重大活动。在首钢园区举办的活动,是众多品牌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