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宏,高级技师,轧钢厂机动科科长,年进厂,多次荣获分厂、公司先进个人,由他申报的《棒材短距离高速上冷床系统》专利,荣获陕钢集团-年度专利一等奖,陕煤集团第四届科技大会专利奖;《棒材短距离高速上冷床技术开发应用》项目荣获陕钢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转思维,求突破为寻求产能新突破,他天天“泡”在现场,走遍设备角角落落,把设备里的一点一滴都记在本子上,刻在心里。他对收集到的电机运行参数进行细致分析,最终确定出制约生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与技术人员的积极沟通,将φ18、φ20、φ22规格轧制速度分别提高0.5m/s,1.5m/s,1m/s,成功突破制约生产的瓶颈,使日产多次突破吨大关,月产达12.7万吨,创同行业一流水平。同时,他结合棒二生产组织模式,大力推行《25分钟不过红钢事故分析报告》制度,通过分析事故报告,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将造成长时间误机的事故点作为日常点检工作的重点,举一反三,减少了误机,提高了作业率和机时产量。
勤对标,降人力他通过对标学习,确定了一系列自动化改造方案:钢上冷床制动板改造程序优化、冷床卸钢小车自动化改造、成品钢材自动打包及自动收集改造等,有效解放了人员,减少了劳动强度。尤其是收集区自动化改造项目完成后,在保证生产需求情况下,精整区每班用工由原来的23人缩减至17人,且顺利实现4班3倒,员工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时间减少,设备故障、人员操作失误也大幅度降低。年度,棒二作业区精整区域设备故障率同比年降低了1.12%。
善创新,节能耗他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通过提高控制水平等方式减少设备空载运转问题,如:使用人体红外线感应开关照明;加热炉风机高压变频控制改造,节能35.27%等措施。通过每半月组织一次节能检查,评出优秀单位、班组,有力促使水、电吨钢消耗量逐步下降。同时,通过对废旧辊道、电机、油缸、气缸的修复及轧辊、导卫的加工再利用,每年为公司节约万余元。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使年加工成本同比年降低了18.26元/吨,节约成本万余元。
“创新不仅是科学家的事,钢铁工人努力钻研,也能擦亮‘中国制造’。”参加工作22年的他始终以“工匠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以不放弃的韧劲、不服输的执着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轧钢厂路文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